刘邦曾经说过,自己能够成功夺取天下,主要依靠的是萧何、韩信和张良的帮助。萧何为他治理国家、提供后勤支持,张良为他提供了深谋远虑的策划,而韩信则为他带领大军征战四方。尽管项羽手下有一位顶尖谋士范增,但由于项羽未能善用此人,最终才让刘邦成功击败项羽,获得了天下的基业。除了这三位知名的“汉初三杰”外,陈平这个被称为“毒士”的人物,亦为刘邦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陈平的贡献非常巨大,因此有着“六计安天下”的美誉。他为刘邦献出的这六个计策,分别是哪些呢?
一、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中,项羽凭借3万精锐骑兵轻松击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刘邦因此遭受重创。战败后,刘邦带领残余的队伍逃至荥阳,项羽则紧追不舍,誓要彻底消灭刘邦。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形势岌岌可危。就在这时,陈平提出了离间计。他意识到,尽管项羽军强马壮,但能独当一面的谋士寥寥无几,只有范增、钟离眜、龙且、周殷等几位能打主意的将领。他建议刘邦派遣使者,带着万两黄金去收买项羽的这些部下,即使无法收买成功,也能借此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制造内讧。
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派遣了4万两黄金,陈平成功收买了一些楚军将领,但项羽身边的核心谋士并未因此动摇,范增等人仍然忠诚。于是,陈平开始散布谣言,称范增和钟离眜心怀不满,认为项羽没有封他们为王,因此准备联合刘邦反叛。项羽本性多疑,听到这些谣言后,开始对范增产生怀疑。范增脾气倔强,没有尝试化解这种猜忌,反而在愤怒中辞去了职务,回到家乡,途中因病去世。范增的离去让项羽失去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智囊,虽然他神勇非凡,但失去了谋士的支持,项羽的军事战略与决策大受影响。
二、金蝉脱壳,助刘邦脱困荥阳
虽然陈平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刘邦依然处于项羽的围困之中,局势险恶。陈平为此提出了另一个巧妙的计策——金蝉脱壳。他建议刘邦伪装成投降,主动向项羽示好,约项羽在荥阳东门见面。项羽此时已经失去了范增,防范心更重。他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东门,准备迎接“投降”的刘邦。
然而,陈平的计策并未止步于此。刘邦故意让人假扮成他,并带着2000名美女出城,引得项羽和他的士兵们纷纷涌向东门,眼前的一幕令他们大惑不解。与此同时,荥阳的其他城门的士兵听闻美女出城,纷纷前来观看,导致楚军陷入了极大的混乱。趁此良机,刘邦在陈平、张良、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通过其他城门成功突围,顺利逃脱了项羽的围困。
三、劝刘邦撕毁协议,追击项羽
公元前203年,经过两年胶着的战斗,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形成了僵持局面。尽管项羽占据上风,但由于粮草不足,他不得不与刘邦议和,决定平分天下。刘邦的处境本来不佳,但他无力与项羽继续拼斗,最终同意了这份和平协议,并且项羽放了刘邦的家人。
然而,陈平看出了这个机会,他认为此时正是攻打项羽的最佳时机,因为项羽的军队在粮草和士气上都已陷入困境。于是,陈平劝说刘邦撕毁协议,趁项羽虚弱之际,发动突袭。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选择了背弃协议,准备进攻项羽。
四、封韩信为齐王,联合攻打项羽
在刘邦决定反击项羽之时,他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支持。于是,他决定与韩信、彭越联合,进行对项羽的攻击。然而,刘邦与项羽交战时,韩信和彭越并未及时增援,导致刘邦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刘邦此时愤怒至极,准备训斥韩信,但陈平却在桌下轻轻踩了踩刘邦的脚,暗示他应当安抚韩信,不可贸然与之发生冲突。
刘邦恍然大悟,急忙改变态度,决定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封赏过后,韩信和彭越终于出兵支持刘邦,帮助他在垓下之战中成功击败了项羽,最终奠定了刘邦称帝的基础。
五、献计擒拿韩信
尽管韩信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但他的势力依旧庞大,刘邦自然心生忌惮,担心他会在未来背叛。陈平洞察了刘邦的担忧,提出了智擒韩信的计策。
陈平建议刘邦以游览云梦泽为由,将韩信召入京城。当韩信得知刘邦召见自己时,心中有所疑虑,但又不敢违抗圣旨,最终决定带着曾为自己效力的项羽部下钟离眜的首级前去见刘邦,以此表示自己的忠诚。然而,刘邦真正担心的正是韩信的权力,而非钟离眜的死。刘邦立即以韩信谋反为名,将其逮捕,并命令将其带往洛阳软禁起来。最终,在刘邦外出征战时,韩信被吕后暗中杀害。
六、贿赂阏氏,解白登之围
韩信被杀后,其他异姓王纷纷感到恐慌,纷纷起兵造反。刘邦在征讨韩王信时,不幸被匈奴大军困于白登山,遭遇了长达七天七夜的围困,粮草即将耗尽。危急时刻,陈平再次献计,让刘邦派人向匈奴的阏氏贿赂重金,并承诺汉朝会送上美人和财宝,要求她劝说冒顿单于撤军。
阏氏考虑到与汉朝保持良好关系可能有益,于是接受了汉朝的贿赂,并向冒顿单于传达了撤军的建议。最终,冒顿单于考虑到与大汉发生全面战争的风险,做出了撤军的决定,刘邦得以脱险,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这些计策,既显示了陈平的聪明才智,也展现了他在刘邦夺取天下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