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与洪秀全立刻展开了北伐及西征两项军事行动。在这其中,西征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而北伐则以失败告终。
北伐军在林凤祥与李开芳的指挥下,发起猛烈攻势,一路直逼天津,眼看就要攻入北京。然而,最终这支北伐队伍却遭遇了惨败,全军覆没,指挥官林凤祥与李开芳在被清军俘获后惨遭杀害,令人扼腕。
太平天国的失败后,忠王李秀成为了营救幼天王洪天贵福,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骏马让给了他,使得幼天王得以成功突围。然而,李秀成自己由于骑着一匹普通战马,在逃避清军追击时,马匹疲惫不堪,最终被清军生擒。
李秀成在被俘后,并没有立即遭受杀害,而是被曾国藩关押。在监禁期间,他写下了数万字的自述,深入反思太平天国的失败,并总结出“天朝十误”。其中,他将北伐行动列入“天朝十误”的首位,称其为“误国之首”,认为东王杨秀清任命李开芳和林凤祥北伐是一次极为重大的失误。
那么,李秀成为何认为太平天国的北伐是最大的错误呢?难道北伐本身就有失误之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探讨太平天国北伐的起因以及背景。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将其确立为太平天国的新都,洪秀全遂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两个月后,东王杨秀清坚定主张北伐,于是与洪秀全联合决定,派遣林凤祥与李开芳率领两万太平军前往北方。
然而,这支两万人的北伐队伍最终被杨秀清的决策深埋于失败之中,北伐行动导致了这两万人白白送命。失去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对李秀成的观察而言,意味着太平天国遭遇了无法忽视的损失。
太平军在天京的建立使其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了军事全盛期。然而,洪秀全与杨秀清却贸然发动北伐,目的是希望能一举摧毁清军的根据地。这支北伐军尽管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异常强悍,堪称太平天国中的精英,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征途,他们突破地域限制,迅速逼近天津,令清朝上下倍感震慑。
为了应对这一突发的威胁,清军不得不调动大量兵力,对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展开围攻。但由于北伐军孤军深入,遭遇后勤支持不足、缺乏粮草、并没有获得增援的情况,最终导致了这场惨痛的失败,整支北伐军全军覆没,主将林凤祥与李开芳不幸被俘并杀害。
尽管北伐的失败仅仅是两万人的损失,但这一后果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一方面,北伐本是太平天国最强盛时期的象征,但此次失败则意味着太平天国走向了重大挫折,预示着其衰落之路的开始,这对士气有着极大的打击,极大削弱了整个太平天国的信心。
另一方面,这支两万人的北伐队伍,实乃太平天国的老牌战力,主要由西王萧朝贵的部下组成,是最具战斗力的集团。因此,北伐的时机显得极为草率,完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也缺乏一套完善的北伐计划。杨秀清等人仅凭侥幸心理,妄想突袭北京,实际上蕴含了较大的赌博性质。北伐的失败让太平天国整体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