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5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领导的军队在真定展开了决定性的大战,敌人是盘踞在河北的五校起义军。在战斗中,刘秀的猛将贾复不幸受重伤,命悬一线。
刘秀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懊悔不已。他感慨道:“一直以来,我不愿让贾复担任攻坚主将,正因为他勇敢无畏,冲锋陷阵,不顾生死,现在果然如我所料,他竟在这场战斗中身受重伤,差点命丧黄泉。现在看来,我几乎要失去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
此时,刘秀身边的群臣感叹贾复未出生的孩子。刘秀得知贾复的妻子怀孕,立即对众人说道:“如果贾复妻子生的是女孩,那便让我的儿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孩,那就让我的女儿嫁给他。总之,我要确保贾复在生命垂危时不再为妻子担忧。”
如今,“指腹为婚”已成俗语,意味着孩子尚在母腹时,父母就为其订下婚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指腹为婚”这一概念的正是刘秀。为了安慰贾复,并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刘秀心中的重要性,刘秀做出了这一极富象征性的承诺。
今天,我们借助史料,重温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第三位——贾复的传奇故事,品味这位智慧与勇猛并存的名将一生。
贾复的出生年份并未详细记录,史书中只提到他是南阳冠军人,现今的河南邓州一带。
从小,贾复便显示出了极高的学术天赋,尤其对学习充满兴趣。贾复随李老师学习《尚书》,深得老师喜爱。贾复不仅通读经书,还常常能够从中汲取深刻的哲理,经常发表一些引人深思的言论,以至于老师常常夸赞他,称他为“未来的将相之才”。
因才学出众,贾复被推荐到县衙担任助手,开始了自己在王莽新朝时期的官职生涯。虽然一开始凭借文化能力担任官职,但贾复却因在武艺上的卓越表现而声名远扬。
有一次,贾复受命与同事一道去河东地区运送盐品,途中遭遇了强盗的袭击。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同事们慌忙逃窜,丢下了所运的盐。而贾复却不慌不忙,冷静应对,凭借过硬的武艺击退了劫匪,并完好无损地将盐品安全送回。此举不仅得到了县官的赞赏,也令当地百姓敬仰他为英雄。
《后汉书·贾复传》记载:“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随着王莽新朝的衰弱,社会动荡,起义四起,绿林军尤为著名。贾复看到局势动荡,便决定离开原有的安稳职位,领导数百人发动羽山起义,自称将军。
公元23年,绿林军成立了更始政权,推举刘玄为帝,意图复兴汉朝。由于刘玄是西汉宗室后裔,更始政权一度得到了广泛支持。刘玄登基后,封刘秀为偏将军,刘嘉为汉中王。
得知更始政权的建立,贾复意识到占山为王没有长久之计,于是决定带领手下投奔刘嘉。刘嘉早已听闻贾复的威名,便立刻任命他为校尉。
《后汉书·贾复传》记载:“更始立,乃将其众归汉中王刘嘉,以为校尉。”
然而,更始政权内部分裂,争权夺利现象严重。到了公元24年,贾复察觉到政权难以长久,便劝说刘嘉摆脱刘玄的控制,自立门户。虽然刘嘉不愿背叛昔日的盟友,但他深知贾复的才智,于是让贾复带着推荐信前往河北寻找刘秀。
《后汉书·贾复传》记载:“嘉曰:卿言大,非吾任也。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相施,第持我书往。”
贾复告别刘嘉后,独自前往河北寻找刘秀。巧合的是,他首先遇到了邓禹。邓禹是刘秀麾下的头号猛将,也是刘秀成名路上的关键人物之一。经过一番试探与交谈,邓禹认定贾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将他引荐给了刘秀。
初见贾复时,刘秀对邓禹的高度评价产生了些许怀疑,但当两人真正见面后,刘秀对贾复的能力和胆略深感佩服。很快,刘秀任命贾复为破虏将军。
由于贾复是新来的,且当时尚无战功,刘秀的这一任命引发了老将们的不满。为了考察贾复的能力,众多将领联名上书,要求将贾复调到鄗县担任县尉。
刘秀素来以能纳谏著称,但这一次他却断然拒绝了众将的建议:“贾复具有千里之外破敌的威风,刚刚任职,怎能随便调换?”
正是刘秀的坚定支持,使得贾复得以稳稳地担任破虏将军。聪明的贾复深知众将的不满,一直在等待着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贾复在刘秀征讨信都、平定邯郸的战役中,凭借超凡的勇猛表现,得到刘秀的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都护将军。接下来,贾复又在多场战役中表现出色,逐渐巩固了自己在刘秀麾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