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诞生伟人和名将的地方,尤其自从曾国藩组建湘军后,湖南便成为了所谓的“将帅摇篮”。但若从更长的历史来看,湖南在清朝咸丰年间之前,其在全国的地位并不显赫。清朝时,湖南的进士数量为715人,排在全国第14位,仅略高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相比于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这个数字差距显得相当巨大。此外,湖南在清朝的大学士数量也较少,同治年间之前,仅有一位刘权被任命为大学士。
湖南的崛起实际上始于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湘军的成功为湖南省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声誉。从咸丰年间开始,到现代,湖南迅速从一个地方性的人才荒地跃升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库。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陶澍。虽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历史人物的崛起常常被视为湖南的辉煌开端,但实际上,陶澍才是湖南崛起的真正奠基者。
陶澍出生于湖南安化,他是安化县的首位进士,走上仕途后,他历经四十余年,在中央任职的时间不算长。曾在翰林院散馆后担任编修和御史。嘉庆二十四年,陶澍被提拔为川东兵备道,之后又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地担任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陶澍晋升为两江总督。他在任内的表现出色,深受嘉庆和道光两代皇帝的赞赏。在两江总督任内,陶澍进行了盐务改革、疏浚水道、治理地方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朝廷因此将他树为楷模。
陶澍不仅学识渊博,通晓经史考据、文章诗赋以及音韵之学,还被誉为嘉道年间“经世派”的代表人物。他有着敏锐的眼光,发现和培养人才,其中胡林翼、左宗棠等后辈都在陶澍的栽培下,最终成为了清朝的栋梁之才。
胡林翼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胡达源是进士,且曾名列一甲三名。然而,胡林翼年轻时并没有显现出应有的家风,而是常常显得不拘小节,性格上颇有浪荡之气。八岁时,他便在益阳的修志馆随祖父编纂地方志,巧合的是,陶澍在担任川东兵备道时途经益阳,并在修志馆第一次见到胡林翼。陶澍对这个聪慧的孩子产生了深刻印象,认为他日后定能大有作为,便为他定下了婚约,将自己的五岁女儿许给胡林翼。
胡林翼虽然性格叛逆,但陶澍的坚定眼光和宽容大度,最终帮助胡林翼走上了正轨。在参加科举并考取进士后,胡林翼彻底改过自新,甚至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凭借出色的能力成为了湖北巡抚。尽管胡林翼自身的才能不可忽视,但他背后有陶澍的支持,才得以走上高位。若没有陶澍的提携,胡林翼可能永远不会得到咸丰帝的重用。
与胡林翼不同,左宗棠的起点较为贫寒,科举之路颇为坎坷,屡次考试皆未能如愿,最终止步于举人。道光十三年,他与胡林翼在京城结识,并成为了好朋友。这段友谊为左宗棠与陶澍日后的深厚关系打下了基础。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讲渌江书院时,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陶澍当时便对左宗棠产生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很快提出了让左宗棠与自己家族的独子陶桄结亲。陶澍的这一提亲,象征着两位有志之士的联手,而左宗棠的日后成就,也离不开这层亲戚关系。
至于曾国藩,他与陶澍的关系较少有直接的交往。虽有记载称曾国藩曾在岳麓书院读书时接触过陶澍,但这种师生关系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深厚。尽管如此,陶澍的学术思想和为人处事的风格,还是对曾国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国藩对陶澍的评价极高,且无比尊敬。在官场的背景中,陶澍作为湖南官员的开创者,其影响力毋庸置疑。几十年后,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等人都在陶澍的基础上崛起,他们共同推动了湖南人才的崛起。
湖南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几代人的积淀。陶澍为这一切铺设了道路,而曾国藩则将湖南人才的光辉延续与发扬。可以说,湖南的才俊之所以崛起,起源于陶澍的远见卓识,盛于曾国藩的英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