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个证据表明,匈人可能并不是匈奴人,那匈奴后裔去了哪里?
创始人
2025-09-18 12:31:12
0

8月中旬,匈奴民族遗留至今的唯一确凿都城——统万城的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对外开放。这一消息吸引了大量历史学家和考古爱好者的目光,纷纷期待亲临实地探访。然而,在网络空间,围绕匈奴西迁末裔去向的讨论却热度远超此地,成为一个炽热且持久的话题。究竟那些西迁的匈奴后代后来何去何从?他们是否真的在数百年后横扫罗马帝国,成为史称“上帝之鞭”的匈人?如果并非如此,那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留下了哪些足迹?

谈及匈奴末裔的归宿,我们必须先回顾公元前2世纪那场震惊中原的汉匈战争,理清匈奴衰落与迁徙的历史脉络。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设下的马邑之谋虽以失败告终,但这标志着汉匈之间敌对的正式开启。随后在公元前129年至前119年间,汉军名将卫青与霍去病率军屡次击败匈奴主力,取得决定性胜利。公元前71年,汉朝联手西域强国乌孙大破匈奴,断绝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权,自此匈奴的衰败不可逆转。到了公元91年,东汉名将窦宪率军深入荒漠瀚海,在燕然山勒石立碑,彻底击溃分裂后的北匈奴,其残余部族开始向西迁徙。

那么,这些西迁的匈奴末裔最终落脚何处?历代史学界对此一直争议不断。其中流传最广的观点是“匈奴与匈人同族说”,认为4世纪突然现身于东欧草原、对罗马帝国发起重大冲击的匈人(Huns),实际上是匈奴人的直系后裔。这一观点最初由法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德经提出,后被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夏德等人支持。晚清时期,曾任德、奥、俄、荷使节的内阁学士洪钧亦采纳此说,并在《元史译文证补》中引用,使得这一观点在晚清及民国学者中广为接受。

然而,现代学术界对“匈奴与匈人同族说”提出了严肃质疑,其主要理由有两个。首先,二者的社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史记》,西汉时期的匈奴已建立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金字塔式政治架构,实行征税和劳役制度,拥有较为成熟的国家形态。相较之下,4世纪的匈人则无固定居所、不从事农耕,也未形成完整的军事体系,甚至仍使用削尖骨箭,显露出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即使北匈奴在迁徙过程中社会有所退化,也不至于退化至如此程度。其次,习俗差异巨大。例如,《史记》记载匈奴人“贵壮健,贱老弱”,但罗马史学家普里斯库斯亲眼见到匈人首领阿提拉时,却描述其“身材矮小,胸膛宽阔,头颅巨大;眼睛细小,胡须稀疏呈灰色”,这与匈奴人选拔“壮健”为贵的习俗极不相符。

不过,严谨的学者并未全盘否定匈人与匈奴的联系。西迁匈奴后裔很可能与塞种人、斯基泰人、伊朗诸族等多个民族融合,族群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匈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融合中产生的一支。但可以确定的是,匈人社会风貌与传统匈奴大相径庭,即便二者有渊源,其意义也极为有限。

既然匈人很可能不是匈奴的直系后代,那那些西迁的匈奴人最终去了哪里呢?时间拨回公元350年,当时罗马帝国刚刚走出“三世纪危机”的阴霾,国力虽不复鼎盛,但依然是地中海地区的霸主。与此同时,萨珊波斯王朝在西亚崛起,已发展超过一百年,正稳步向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扩展。从337年起,罗马与波斯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罗马历史学家马塞里努斯亲历了这场战争,并在《历史》(Res Gestae)中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记载。

据马塞里努斯记载,公元350年,波斯国王沙普尔二世在对罗马的进攻中,突然从美索不达米亚撤退,留下大臣与罗马和谈。随后,他匆忙赶往波斯东北边境,与几支游牧民族交战,“其中最强大者为希奥尼泰人(Chionitae,亦称匈尼特人)”。经过长达八年的激战,沙普尔二世成功降服了这些游牧部族,并使他们协助对抗罗马。

若以“匈人不等于匈奴”为前提,史料中的希奥尼泰人极有可能就是西迁匈奴的后裔。关键证据在于中国古籍。《魏书》记载,公元4世纪中期,西迁匈奴征服了河中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及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控制了重要的丝绸之路枢纽,且逐渐稳定统治。史文中记载:“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北魏高宗年间,栗特王遣使请求赎回俘虏,诏书准许。此后不再遣使朝贡。”而希奥尼泰人正活跃于该时期河中地区,其名称发音与匈奴相近,社会习俗与战斗风格亦有诸多相似之处,这种巧合非同偶然,极可能就是西迁匈奴的遗族。

那么,希奥尼泰人后来去了哪里?这一谜题复杂难解,牵涉中亚众多游牧民族间的复杂关系。一种广泛认可的观点认为,希奥尼泰人后来可能是统治过西北印度一带的寄多罗人。更综合的看法则认为,他们可能就是后来击败寄多罗人,在中亚建立过庞大帝国的嚈哒人。到了6世纪,嚈哒帝国在萨珊波斯和突厥的夹击下瓦解,嚈哒族群或西迁他方,或融合于当地民族,最终难以辨认。这或许便是西迁匈奴后裔的终极结局。

尽管匈人可能并非匈奴直系,罗马帝国历史上确实与匈奴战士交锋。希奥尼泰人在与罗马的战争中表现如何?沙普尔二世取得他们的支持后,利用骑兵优势,选择从北线快速迂回,突袭叙利亚等富裕省份。然而,希奥尼泰的王子在阿米达要塞之下战死,愤怒的希奥尼泰人随即发动激烈攻城战。马塞里努斯记述:“城下布满了密集的骑兵,放眼望去无边无际。”但游牧骑兵天生不擅长攻坚战,面对罗马人制造的攻城机械和地利优势,他们的弓箭无力破敌,最终遭遇惨败。波斯军队历时两个半月才攻克阿米达,导致沙普尔的奇袭计划失败。

可见,有限的史料未展现希奥尼泰人在野战中的英勇,唯一详述的却是游牧民族最弱的攻城战。面对擅长筑城和器械的罗马军队,希奥尼泰人败北不足为奇。即使是较为进步、初步掌握攻城技术的匈奴帝国,也罕有攻破汉朝边郡的记录,常以劫掠农村、破坏烽燧为主。经历两百余年西迁的希奥尼泰人刚在河中稳住脚跟,便难以期望攻城取胜罗马强军。

内亚草原素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福... 随着福建舰横跨台湾海峡南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力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集结起来。仅在南海一处,就...
寿命与喝茶量有关?医生研究发现... “医生,我每天喝一大壶茶,这样对身体是好是坏?”类似的疑问在很多体检结束后都会出现。茶是很多人日常离...
原创 清...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字数大致相当,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来丰富内容。 --- “...
原创 查... 事实上,大英帝国几百年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一个真正的“大英帝国皇帝”这一头衔。 所谓的“大英帝国”...
原创 清... 在《围城》中有一句话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宫廷生活:“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这句话放在清朝宫廷...
王睦童:写在地下数千米的青春答... 【人物档案】 王睦童,27岁,山东济宁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0届...
晚清的新绅士和新知识分子 新绅士 绅士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精英。一般来说,他们也是中国旧的知识阶层。 许多学者都已指出,他们有着显...
原创 小... 小五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内心的自媒体博主,近年来,他在非洲坦桑尼亚扎根深耕,结识了两位马赛部落的保镖...
邯郸成语故事丨伯仲之间 伯仲之间 邯 郸 1 典源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2 释义 伯...
史依弘领衔梅派经典亮相珠海,湾... 南都讯 记者李洁琼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演出之一,“依依向梅·岭南行”2025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