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窗:布拉格的掷出窗外事件(1419–1997)
创始人
2025-09-18 10:31:27
0

2024年11月26日

马丁尼采的雅罗斯拉夫·博日塔和丘姆的维勒姆·斯拉瓦塔被抛出窗外,引发了三十年战争(1618–48),这是 1889 年芬兰杂志《 图书馆杂志 》插图的一部分。/ 谢谢芬兰国家博物馆, 维基媒体共享

将人从窗户扔出去。

由 托马斯·斯利沃夫斯基博士 创作

比较文学学者

那是1618年的春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也是曾经的波西米亚国王,制定了一个证明是灾难的计划。他试图撤销十年前由其兄弟和前任鲁道夫二世所做出的让步,于是他委托他的副手们去限制波西米亚新教徒的权利。但这些新教徒生活在宗教异见的传统中,这个传统比马丁·路德早一个世纪:他们习惯于一定程度的自治统治和宗教自由,这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其他地方并不常见。当马蒂亚斯的副手们停止了在克洛斯特格拉布和布劳瑙建造教堂时,新教徒、贵族和自由市民发现自己团结在愤怒之中。

通常,这些群体之间很少有共同利益。在当时,他们无法看到——正如后来的历史学家、画家和诗人会看到的那样——他们已经正在成为捷克人,并且即将参与到几百年后会被追溯地重新塑造为某种特立独行的民族仪式中。马蒂亚斯和他的顾问们也无法看到,神圣罗马帝国正站在历史悬崖前。 热衷于干预地方事务的马蒂亚斯足够精明,通过他热心的副手来行动。而局势的严重性将首先向他们显现。

两名天主教议员,马丁尼采的雅罗斯拉夫·博里塔和丘卢姆的维勒姆·斯拉瓦塔,因公开否认《Majestätsbrief》——鲁道夫二世 1609 年颁布的宗教宽容自由保证——而声名狼藉。当被关闭的教堂拒之门外的 Protestant assembly 在 Klostergrab 和 Braunau 吸引了大批人群时,马丁尼采和斯拉瓦塔开始感到担忧。而当被选为 Protestant faith 的捍卫者——伯爵 Jindřich Matyáš Thurn——呼吁处决他们时,他们意识到已经太晚了。天主教议员们已经玩过了火;愤怒的市民情绪正达到沸点。一大群人跟随 Protestant nobles 来到 Hradčany Castle。他们冲进去并上了上层,将马丁尼采和斯拉瓦塔围困在一间塔楼房间里。他们大喊大叫、威胁,然后抓住议员们,首先将马丁尼采扔出窗外。与此同时,斯拉瓦塔抓住窗沿,祈求圣母的干预。在最后一推下,人群也将他推出了城堡的窗户。只有议员们的秘书留了下来。 吓得发抖,他紧紧抓住著名的 Protestant 贵族 Joachim von Schlick 求保护,但那些后来被称为“抛窗者”的人将他从 Schlick 身上扯下来,也把他扔出了窗外。

热情洋溢的 Protestant 叛乱者嘲笑了这些向圣母玛利亚的呼吁。但当其中两人探出窗外,向他们的压迫者加诸更多侮辱时,他们所看到的让他们陷入了困惑。

Martinice 和 Slavata 都还活着,他们的秘书也是如此,三人已经起身,伸手去够盟友从城堡较低窗户伸出的梯子。天主教代表团如何从四十英尺的高处幸存下来,这是一个谜团,使得这次抛出事件成为了一个关于如何构建叙事的典型案例。天主教宣传者坚称圣母玛利亚救了他们:Slavata 的求情祈祷起了作用,促成了一场奇迹,使他们的事业合法化。另一方面,Protestant 小册子作者指出,窗外直接下方的一堆垃圾和人类粪便减缓了他们的坠落。他们或许幸存了下来,但这只是为了提醒其他人,他们试图压制地方权利的企图是多么令人厌恶。1

用词似乎难以描述如此荒诞的事物,然而“掷出窗外”一词却颇为贴切。从语法上看,这是一个复合名词化词——而且是一个明显带有拉丁语特征的词。“Fenestrate”,这个动词看似是其根源,但仅出现在几个世纪之后,并在外科和植物学领域有两个不相关的技术用法。由此我们可以推断,“defenestration”是一个有意构建的语言产物。或许它意在嘲讽波希米亚天主教统治者的拉丁语:在捷克语中,它简单地称为“defenestrace”,这是一个在该语言中罕见的拉丁语词汇。这里的幽默之处在于,一种自由落体形式的名字,与它试图迅速推翻的天主教教义和习俗一样笨拙。

一幅来自 1618 年德文小册子的木刻,描绘了马丁尼采和斯拉瓦塔的坠落。/ 谢谢 Google Books,公共领域

几乎立刻,描绘这次坠楼事件的任务变得至关重要。一份 1618 年的天主教传单 (或小册子)描绘了马丁尼采和斯拉瓦塔坠落到一块铺满石头的庭院上。旁边的一行文字将这一事件渲染成传奇:多亏圣母的干预,这些议员的性命得以保全,他们躲藏到了附近的一座修道院。鲁莽的政治反抗在这里被转化为信仰的飞跃,它本身就提供了证明:毕竟,当这张图片印刷时,他们还活着。遗憾的是,描绘他们坠落后那堆粪便的反对新教的传单更难找到。

奇迹还是巧合,这次抛窗事件催化了更广泛的波西米亚起义:这成为三十年战争的第一次爆发。抛窗事件的消息在一年内传遍了欧洲;其图像在当时的传单、小册子和近期事件汇编中广泛传播。几个世纪后,抛窗事件成为捷克民族认同和布拉格市历史的试金石。但在那之前,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被多次表现和重新引用,逐渐抽象为一种思想符号。

我们在一本名为《Theatrum Europaeum》的德语历史编年史中找到了这种抽象的根源:该书由马蒂亚斯·梅里安于十七世纪中期出版。在这幅版画中,我们避免了党派化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中立的呈现方式。在城堡内,人们正将天主教议员抬到窗台,而他们的秘书则等待着他的轮次,位于画面的中心。这幅版画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暗示了所有关于暴力叛乱的新闻报道中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永恒问题:下一个会是谁?

马蒂亚斯·梅里安为《欧洲剧场》(第一卷,1662 年)创作的 1618 年布拉格第二次抛窗事件版画。/ 谢谢维基共享资源

当然,1618 年的掷出窗外事件并非布拉格发生的最后一次掷出窗外事件——但它也不是第一次。两个世纪之前,一位极具人气的神学家扬·胡斯,曾猛烈抨击教会,谴责其政治权威和其货币赦免制度。他还呼吁弥撒不应使用拉丁语,而应使用当地语言,当时该语言被称为波西米亚语,但我们现在称之为捷克语。为此,胡斯撰写了《波西米亚正字法》(1406-1412 年):捷克语的第一本词典,其中他发明了变音符号和元音长度标记,这些使捷克语拼写在欧洲语言中独树一帜。这位宗教改革家和狂热的语法学家随后被捕,被判定为异端,并于 1415 年被火刑处决。教会通过将他塑造成殉道者,几乎确保了胡斯的遗产。2 他的追随者通过起义巩固了这一遗产。1419 年,他们攻占了布拉格的“新城市政厅”,将三名市政委员和七名市民从窗户扔了下去。

凭借这暴力场面,胡斯追随者——后来被称为胡斯派——赢得了自治权和自由信仰的权利。他们保留了这项权利,直到1483年,瓦茨拉夫二世国王攻占布拉格并重新确立天主教统治。随后又发生了一次推窗事件,这些原始新教徒将市议长和七位市参议员的尸体从城市各处的厅堂抛出。这次场面再次奏效:1485年库特纳霍拉和约达成的宗教和解确立了胡斯派和罗马天主教信仰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地位。那两次开启和结束胡斯战争的推窗事件,对战争结果来说是决定性因素,还是仅仅是偶然事件?人们可能会宽恕自己认为,推窗行为虽然暴力,但具有舞台效果,似乎带有某种神奇效力。

一个引人入胜的仪式是一回事,但持久的历史效力完全是另一回事。1618年那场抛窗事件之后发生的波西米亚叛乱,仅仅两年后就在布拉格郊外被彻底镇压,当时波西米亚联邦与神圣罗马帝国在交战。1620年的白山战役彻底关闭了捷克民族自决的可能性,开启了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残酷德语化时期。帝国中讲德语的天主教代理人以反宗教改革策略为借口,压制捷克语并焚烧捷克书籍,旨在彻底消灭胡斯派信仰。

因此,当捷克民族复兴运动在 19 世纪初爆发时,它主要由激进的词典编纂者和语言学家领导,这并不令人意外。约瑟夫·多布罗夫斯基于 1809 年出版了一本捷克语法,约瑟夫·容汉于 1834 年至 1839 年间出版了一部五卷本的捷克-德语词典 3。这两位约瑟夫共同奠定了捷克文化能够繁荣发展的媒介:诗歌、绘画和历史写作——所有这些都受到浪漫主义澎湃思潮的推动——阐释了捷克的特性,将语言的使用者塑造成一个民族。这股浪潮在 1848 年随着布拉格六月革命的爆发达到顶峰。但这次起义最终也失败了。

捷克民族复兴最持久的遗产是一种历史意识,这种意识将布拉格的投掷事件重新定义为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民族起义。早期现代的投掷事件不再是异常的好奇心,而是作为一条直接通往1848年民族之春的链条中的环节获得了新生。19世纪的视觉档案就像一条锚链,沉入过去的深渊。在这里,我们发现了15世纪胡斯派投掷事件的最早描绘,例如1872年《捷克-摩拉维亚编年史》中的版画。这本书由卡雷尔·弗拉迪斯拉夫·扎普撰写,他是一位以普及捷克历史而闻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这本书旨在向捷克人解释他们是谁。此时,投掷事件已成为一个民族标志:因为胡斯派叛乱者从城堡的窗户扔下了他们的敌人,所以他们的推理似乎是,这些胡斯派叛乱者实际上是今天民族主义者的祖先。成为捷克人不仅意味着说这种语言,还意味着要意识到投掷事件的重要性。

1419 年至 1997 年布拉格的掷出窗外事件,在卡雷尔·弗拉迪斯拉夫·扎普的《捷克-摩拉维亚编年史》(1872 年)中的想象图。/ 谢谢 捷克共和国国家图书馆 ,公共领域

在所有抛窗事件中,1618年的那次最令浪漫主义革命者心驰神往,他们正为捷克事业而奔走呼号。一幅稍早的画作,出自1844年卡雷尔·斯沃博达之手,以19世纪捷克民族复兴的所有仪式感再现了这场抛窗事件。左侧前景散落着打开的书籍和成捆的纸张,唤起人们记忆中编纂语言词典的学者们。一把倾倒的椅子暗示着权威的颠覆——这一主题后来会被画家们反复使用——而那扇敞开的窗户似乎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被打破了。尽管这是一幅历史画作,但这里将其对革命暴力的呼吁用现在时态来表现。

卡雷尔·斯沃博达,《1618 年布拉格议会投掷窗外事件 》,1848 年。/ 谢谢国家博物馆 ,公共领域

像这样的描绘将历史事件中的抛窗行为提升到了比里程碑更重要的意义。历史变革可能被称为“转折点”或“分水岭”,但某些事件会自行创造它们的隐喻。1789 年的巴士底狱攻占唤起了法国革命的动荡,而 1989 年的共产主义垮台则暗示了一个最终被证明极其脆弱的体系的崩溃。“抛窗行为”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对于 19 世纪的捷克民族主义者来说,这些事件(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历史变革)具有诗意上的意义。一些历史学家推测,1618 年的新教徒人群是故意重演早期的抛窗行为;捷克民族主义者当然也这么认为,他们将胡斯派和清教徒的抛窗行为置于一条继承序列中,这条序列成为了一种传统,并成为思考历史的一个象征。4

1618 年事件的绘画描绘的顶峰出现在半个世纪之后,即瓦茨拉夫·布罗日克在 1890 年和 1891 年的两幅画作中。在第一幅画作《1618 年的布拉格抛窗事件 》中,行动线向左移动,动态画面表达了布罗日克认为定义这一行为的情感爆发。马丁尼采半身探出窗外,而斯拉瓦塔惊愕地被拖向同一方向。他们的秘书被压在桌面上,周围散落着一些文件,而前景中,窗下躺着一把倒下的椅子。王座被推翻,这把椅子或许体现了 19 世纪民族主义者所赋予新教叛乱者争取政治自治的反君主主义能量。这幅画中的能量暗示着水力作用:仿佛革命情绪的涌起自然、自动地倾向于窗户,窗户既是释放阀,也是通往未来的入口。如果望向窗外意味着想象政治可能性——画作似乎在说——那么将某人抛出窗外就是在创造历史。

瓦茨拉夫·布罗日克,《1618 年的布拉格抛窗事件 》,1890 年。/ 谢谢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维基共享资源

布罗齐克的1891年画作描绘了抛窗事件的后续,展示了即使是再热烈的集体起义也会被挫败。在隔壁房间里,一位逃生的天主教议员疲惫地坐在椅子上,从可怕的经历中恢复过来:无论奇迹般还是可憎,他们幸存的抛窗事件仍然让他们深受震撼。人群中可以看到一些来自上一幅画作的人物,包括穿红色的亨利·马蒂亚斯·图恩伯爵。这个人群被政治活跃的洛布科维茨公主挡在远处,她在波西米亚反宗教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最右侧,一把空椅子上面放着一根权杖,象征着保留下来的君主权威。洛布科维茨公主独自站在新教叛乱者与完成他们任务之间,代表着阻碍波西米亚自治和捷克民族意识的力量。然而,通过将她置于画面的中心——并以这种强大的姿态:食指指向下方,面容严厉——布罗齐克创造了一个更加模棱两可的场景。 在这里,至少有两种可能:也许波吕克塞娜保护这些神圣干预的遗物是正确的。

瓦茨拉夫·布罗日克于 1891 年创作的画作,描绘了洛布科维茨的波利克西娜在 1618 年从窗口被扔下后保护天主教官员的场景。/ 谢谢 Wikimedia Commons

早在成为历史变革的象征时,从窗而出的行为就成为了二十世纪捷克独特宿命主义的标志。作家们开始关注它,阐释并展开其意义,并将这一概念变成了痴迷的对象。这个世纪中这个词奇特的意义,是其十九世纪用法的奇怪产物:要理解其意义,我们必须简要追溯其起源。

在捷克民族事业的众多英雄中,托马斯· Garrigue·马萨里克无疑是最耀眼的。他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工人阶级家庭,在维也纳和莱比锡攻读哲学,师从弗朗茨·布伦塔诺和埃德蒙·胡塞尔。他撰写了一篇关于自杀社会学的 habilitation 论文:这一主题后来被证明具有惊人的预见性。作为一名科学和进步思想家,他在莱比锡结识了美国女子夏洛特· Garrigue,并采纳了她的姓氏作为自己的中间名。1918 年,在毕生致力于捷克事业(包括在凡尔赛条约上的演讲)之后,托马斯·马萨里克当选为刚刚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马萨里克一直深受爱戴,直到1935年去世。三年后,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吞并了苏台德地区:这个地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共和国的边境地区,主要由德意志民族居住。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波希米亚爆发。如果1618年的抛窗事件引发了三十年战争,那么被称为第四次布拉格抛窗事件的事件则结束了这场战争。1945年苏联解放布拉格标志着战争结束的开始。捷克和斯洛伐克共产党在1946年选举中已经广受欢迎,他们在1948年2月发动了政变。他们有理由消灭对手,很快就把目标对准了捷克共和国的外交部长扬·马萨里克。

汤姆ás·马萨里克之子扬,自 1925 年起担任新国家在伦敦的全权代表。1940 年,随着他的国家被第三帝国吞并,他被任命为流亡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外交部长。他勉强支持斯大林,于 1945 年 4 月前往莫斯科,商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政策。(两年前,他曾与苏联领导人签署了二十五年的联盟条约。)他日益失望地观察着战后布拉格的发展,直到 1948 年 3 月 10 日,马萨里克被发现身着睡衣死于外交部庭院,他是从浴室窗户坠落的。官方公布的死因是自杀,但在公众的想象中,这一事件被称为布拉格之第四次投窗事件。

Walter Sanders 拍摄的一张照片,展示了一位身份不明的女性俯瞰着 1948 年 Jan Masaryk 的葬礼,该葬礼在切尼恩宫的庭院举行,Jan Masaryk 也在此处坠亡。/ 感谢 LIFE

捷克和斯洛伐克当局迅速结束了他们对马萨里克之死的调查,因为他们认定这是一起自杀案。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案件半个世纪后被重新审理。2004 年,布拉格警方聘请了法医专家 Jiři Straus 重新审查证据,Straus 发现,“马萨里克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绝非运动员……如果他跳下来,落点应该离建筑物更近。”5 由于他离外交部落得那么远,显然是被推下去的。这一官方结论证实了大多数捷克人早已怀疑的事情:这不是自杀,马萨里克是在斯大林下令下被谋杀的。

在马萨里克去世后,真实的和暗示的抛窗事件在整个20世纪仍然不断涌现,但其中许多事件带有可疑的自成目的性:作家们渴望被抛出窗外,但他们的愿望反而削弱了这一行为仪式性的效果。抛窗事件能否在没有意外元素的情况下发生?或者没有政治对手执行的情况下发生?是否可能自我抛窗?通过聚焦于窗户,作家们打破了我们所谓的传统抛窗事件的框架。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关于该主题的学术期刊文章中,哈娜·皮乔娃 (Hana Picova) 在卡夫卡的笔记本中统计了至少十次“跌落、跳跃或被强行从窗户扔下”的例子,并补充说,尽管这些“思想占据了作者的注意力不仅仅是转瞬即逝的”,但只要他留在布拉格,它们就会占据他。6 战后布拉格的比尔森啤酒吟游诗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对打开的窗户和从窗户上掉下来的注意力足够多,以至于他在 1989 年春天写了一篇题为“魔笛”的神秘文本,其中他汇集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学论述纲要。这远非他第一次写关于开窗的文章,但他从未有过如此沮丧的悲悯。文本沉思了布拉格受阻的抗议活动,学生扬·帕拉赫 (Jan Palach) 的自焚,以及共产主义秩序下存在的绝望,共产主义秩序在短短六个月后就意外崩溃了。

哈拉布提到了二十世纪初的诗人康斯坦丁·比布尔,他“从窗户跳了下去,但在此之前,很久以前……斯季尔斯基为他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向后从窗户跳下的人,就像翻书一样。”7 这幅画不幸已经失传于历史,但哈拉布对它的描述预示了他自己的结局。八年后,1997 年,哈拉布在医院里将身体探出窗外足够远,最终坠楼身亡。在之前的几天里,他曾说他真的想喂鸽子。能否说他对从窗户跳下的痴迷杀死了他?

几乎就像到了20世纪,人们集体关注到的政治投掷事件让理性的螺旋变得过于紧绷:在成为文学偏爱的对象后,它引发了某种忧郁的沉思,这种沉思吞噬了它为心智带来的果实。这个行为本已是一种暴力的政治谋杀形式,后来更增添了一种更加黑暗和阴险的特征。然而,追溯其历史揭示了一条至少与1618年后新教和天主教小册子作者们的竞争主张同样令人惊叹的轨迹。这里我们有具体的历史事件,首先凝聚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然后成为捷克风格的历史变革的思考象征,最后成为自杀的风格。但也许这仅仅是历史视角的一个技巧,使得人们能够以这种方式挖掘政治投掷事件:早期的现代政治投掷者可能并没有重演任何事物,而19世纪的浪漫主义画家们也未必意识到他们正在实现历史转变的隐喻。试图构建一个关于政治投掷事件的宏大理论,会让人感到不悦,甚至令人窒息。 人们不禁要推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或许还探出身子看得更清楚……

附录

脚注

1. 我从 C.V.韦奇伍德的《三十年战争》(纽约:纽约书评图书经典,2005 年)中摘录了这段历史记述。

2. 他可爱的魅力深深烙印在他的名字中,捷克语中这个名字意为“鹅”。

3. 詹姆斯·诺顿,《1774 年至 1918 年的捷克文学 》(2002 年)。

4. 参见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生命之观:蠕虫之食与布拉格的抛窗事件 》,《 自然历史 》9(1996 年)。

5. 罗布·卡梅隆,《 警方结案:1948 年扬·马萨里克之死——谋杀而非自杀 》,《 布拉格国际电台 》(2004 年 6 月 1 日)。

6. 哈娜·皮乔娃,“《魔笛》作为对抛窗事件的颂歌:在博胡米尔·哈布拉尔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载于《斯拉夫与东欧杂志》,第61卷,第2期(2017年夏季):331–42页。

7. 博胡米尔·哈布拉尔,“《魔笛》”,载于《全部恐惧:致杜本卡选信》,詹姆斯·诺顿翻译(布拉格:扭曲勺子出版社,1998年),9–22页。

公共领域作品

· 1618 年布拉格抛窗事件的绘画和版画 (不同日期)

· 布拉格的故事 , 弗朗西斯·吕措夫 (1920)

进一步阅读

· 完全的恐惧:致杜本卡选集 , 比尔·哈拉比 著,詹姆斯·诺顿 译

· 三十年战争 ,C.V. Wedgwoo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风语筑中标:2025上海城市空...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月9日15发布的《20...
原创 清... 头条创作挑战赛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孙子兵法》 若...
“美丽中国万里行”首次走进西藏...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昌都,是西藏首个解放的地区。9月15至17日,由...
原创 东... 咱们今天聊聊东汉末年这段历史,那可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却又乱得一塌糊涂的时代。你想啊,一个曾...
原创 抗...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抗日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四年。国民党军队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抗日英雄,然而另一个事...
原创 邓... 前秦天王苻坚在结束中国北方长期分裂的作战中,有一文一武两大基石,文是有王佐之才的王猛,武为有万人之敌...
原创 她... 1967年1月,王洪文等人在上海掀起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月风暴”,随之而来的是在2月宣布成立的上...
老舍经典话剧《四世同堂》登陆湾... 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姚惠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磅之作,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四...
原创 都... 170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收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的妻弟、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病重,命在旦...
原创 毛... 好的,我会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适度增加细节描述,同时让文章整体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