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泽东一生四次拒绝人民币印自己肖像,为啥还是出现了“毛爷爷”
创始人
2025-09-18 10:04:52
0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同时丰富了细节,且总体字数变化不大:

---

1948年9月,西柏坡,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便是在这里的一间简陋土坯房里召开。这间房子并非正式的会议厅,而实际上是中央工作人员在西柏坡的食堂。这座食堂在翌年还举办过一场更为重要的会议——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回到1948年9月的这次会议,当时会议讨论并决定了许多对中国未来命运至关重要的大事,其中最关键的之一便是货币问题。毛泽东当即明确强调,货币的发行必须实现统一。时任华北财经办主任的董必武随即提出,将党掌控的几家银行合并成立一个统一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时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央迅速采纳了董必武的建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备工作,并着手设计人民币。人民币的设计任务交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庸两位专家负责。他们参考了国际惯例,将国家领导人的头像作为货币主要图案,因此设计中包含了毛主席的形象。然而,这份设计方案提交中央审核时,却被毛泽东亲自否决了。

那么,毛主席为何坚决反对?他究竟因何原因而拒绝自己的肖像出现在人民币上?而最终毛主席像又是怎样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呢?

其实,我党控制下的货币历史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那时,党就开始发行货币,也就是今天收藏市场极为珍贵的苏币或红票。1931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后,在第一次中国工农兵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应当发行自己的货币。1932年2月,中央苏区成立了自己的银行,行长正是毛泽东!这显示了毛主席对金融货币事务并不陌生。

当时苏币的图案由王亚光设计,他提出既然毛泽东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主席,同时又是国家银行行长,那货币上理应印有毛泽东头像。但毛泽东拒绝了,认为自己不是中央的实际领导人,没资格将自己的肖像印在钱币上。

既然毛泽东不愿意,那谁才有资格呢?毛泽东提出,可考虑印列宁头像。毕竟十月革命的炮声响彻世界,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最终,苏币一元和两角面额的正面都印有列宁头像,银行行长签名甚至使用俄文。这反映了当时中央苏区深受苏联影响,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货币上使用外国领导人的肖像。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中央苏区丧失了主权,而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产物。

不过当时的苏币设计和印刷还较为粗糙。国民党对苏区的严密封锁导致印刷设备、纸张、油墨等均为禁运物资,不得不依靠走私或自制,再加上缺少熟练工人,印出的货币版本繁多,纸张厚薄不一。尽管如此,这些简陋的苏币依然是中国金融史上辉煌的一页。它们有效缓解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压力,解决了资金短缺,稳定了苏区经济,冲破敌人的封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虽然中央苏区的沦陷和红军长征使得苏币极为稀少,但我们依然能想象,毛泽东在直接主持苏区金融时,是否已憧憬并思考过未来新中国货币的蓝图。

1935年,受国际金融局势影响,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发行法币。自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陆续放弃金本位,日本及欧洲各国亦纷纷跟进,随之引发了国际货币战争。罗斯福新政出台后,银价持续飙升,但中国却因长期白银外流而经济困顿。国民政府试图通过禁止白银外流、发行法币来稳定经济,但因公信力不足及储备不足,法币始终难获国际认可。

无奈之下,国民政府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以大量白银换取美国外汇支持。抗战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向美国出售白银总量达1.87亿盎司,换得近1亿美元,法币的发行实际上受制于美国。这导致法币从一开始就掺杂了列强的利益,信用基础薄弱。

果然,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困窘,采取了印钞救急政策,引发严重通货膨胀。1948年,法币总发行量达到660万亿,物价暴涨3492万倍,法币贬值严重到造纸厂直接用法币造纸。金圆券更成笑柄,有人甚至形容“掉地上都没人捡”。

共产党深刻吸取了这一惨痛教训,认识到货币发行是国家大事,必须严肃对待。金融战场和军事战场同等重要,若处理不当,其后果甚至比正面战场更为严重。因此,早在1947年4月中共中央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时,便明确意识到货币统一发行的关键性。

由四老之一的董必武负责筹备,这个“临时财政部”高瞻远瞩,董必武在拟定《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时,便提出筹建中央银行的计划。中央高度重视,立即批示董必武着手筹建银行。董必武主张,既然是人民的国家,银行理应名为“中国人民银行”。

当时毛泽东仍在陕北带兵作战,一边指挥部队机智突围胡宗南围堵,一边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炮火威胁下专门讨论此事,最终同意银行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由此,发行的货币便定名为人民币。

董必武邀请了书法名家王益久和沈乃庸设计人民币,董必武本人亲自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至今依然印制在人民币上。设计初期,正如开头所述,毛主席拒绝了在人民币上印自己的头像。理由是:一、他是党的主席,不是国家主席,人民币属于国家发行;二、既然是“人民币”,为何不体现“人民”而要印个人像。

董必武认同此见,后续设计便强调反映人民、工农的形象。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中华大街正式挂牌成立,首日发行10元、20元和50元三种面额,分别印有火车站、矿山工人和水车的图案。人民币刚问世,毛泽东看到样票,欣喜道:“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和钱,这才是真正的当家做主!”

然而,第一套人民币并不完美。当时全国尚未统一,尚未成立新中国,年号仍采用“中华民国”纪年。直到辽沈战役后,东北造币厂参与印刷,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但不同地区印刷版本依然存在差异,如河北和东北版的字体、号码位置都不一致。

无论如何,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意义重大,它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货币市场的混乱。从清末到民国,各种外币、金银实物、坑人的法币和金圆券杂乱流通,极大阻碍了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发行一扫混乱,为新中国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曾向毛泽东提议:“您既是国家主席,能否将头像印在人民币上?”毛泽东再次拒绝,理由更为坚决。早在进京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制定了六条规矩: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起平坐。这六条规矩在西柏坡纪念馆仍清晰可见。

毛泽东认为,将自己头像印在人民币上,无异于个人崇拜的开端,违背了党的规矩。新中国刚成立,领导人若先把自己印在钱上,既不合适,也会引起其他民主党派的质疑。于是,第二套人民币仍未印毛主席像。

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全国尚未统一,历史遗留问题多,发行了62个版本,面额差距极大。第二套人民币调整了面额,最大十元,配套发行了分币硬币,方便流通,稳定物价。

设计主题更加明确,反映建设新中国的新风貌和革命历程,体现工农大团结和民族团结思想。虽然毛主席头像未出现,但设计初期,三处“毛主席像”元素仍被设计入其中:两角币上的毛泽东专列车头挂有他的画像,一元币天安门正中央挂着毛主席像,五元币描绘开国大典上各民族举着毛主席像游行的场景。此画面真实再现了历史事件。

然而,这些“擦边球”设计未获毛主席认可,他明确提出三点修改意见,坚决要求“钞票上不要放我的像”。最终,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完全没有毛主席肖像。

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设计开始。设计人员深知教训,没有提出印毛主席头像,但普通民众却发声了。196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钞厂部分职工因春节期间未见人民币有毛主席像而罢工,理由是全国各地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家家户户摆放毛主席塑像,唯独人民币没有。

此事上报国务院,周总理亲自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依旧拒绝,保持此前态度。国务院将指示传达给工人,事件平息。

1976年是中国人民最悲痛的一年,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相继辞世。但随着四人帮倒台和拨乱反正,经济开始恢复活力。改革开放后,第四套人民币诞生,设计主题依然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起初,最大面额仍为十元,但随着经济发展,增印了五十元和一百元纸币。设计师面临难题:之前的十元人民币图案已囊括汉族和蒙古族,如何在更大面额上继续体现民族团结?最终五十元设计表现工农知识分子的联合,主题升华。

至于一百元,则有人建议印四位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头像,既缅怀先烈,又有教育意义。虽有人反对,担心违背毛主席生前意愿,但时任总设计师罗世柳认为,毛主席已故,印其头像是对革命先烈的尊敬和年轻人的教育。1988年5月,第四套人民币百元面额发行,标志着中国首次将领导人头像正式印制于货币上,这一设计深远且富有教育意义,许多80后对这些领袖的认识,正是从人民币开始。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第五套人民币发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磅!华为公布多颗新昇腾芯片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张广凯) 9月18日,在华为全连接大会2025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河北一汽车在查酒驾时强行倒车逃... 9月16日晚,河北石家庄辛集市交警查酒驾,一辆白色小汽车两次倒车逃离时,撞上农用三轮和特斯拉。 记者...
经常喝茶与经常喝咖啡的人,谁更... 如今,不少人把喝茶或喝咖啡当做一种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日常喝茶、喝咖啡确实对身体有诸多好处...
原创 山... 翻开欧洲近现代史,拿破仑的铁骑、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的铁幕构成了一幅撕裂与重组欧洲大陆的壮阔画卷。当地...
原创 南... 建军百年,今日倒计时1795天,重磅巨献1801个经典故事之8 提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就无法...
原创 斯... 历史的转折与领导权的交接 历史是由复杂多面的个体创造的,而这些个体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与变数。在任何一个...
原创 刘... 好的,我会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适度增加细节描述,改写每段内容,总字数尽量接近原文。 --- 刘...
原创 纣... 中华历史长河中,正统的观念始终是每一代帝王所看重的核心。尽管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血腥的争斗,但一...
原创 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各地城市的风貌与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古老的西...
原创 曹... 在酸枣之地,曹操首倡义兵,振臂一呼讨董卓,天下英雄云集响应。然当群雄商议推举盟主之时,曹操却毫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