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晋朝皇宫内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晋惠帝司马衷在这一天的深夜骤然暴亡,享年四十八岁。按理说,国家皇帝的死亡应该是举国震动的天大事件,然而令人颇感诧异的是,司马衷的死讯不仅未在宫廷引发大规模骚动,甚至宫中关于此事的议论声也异常稀少。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忠于晋朝的大臣反而暗自庆幸这位皇帝的逝去。
其实,这并非因为司马衷是残暴的暴君或嗜杀忠臣的昏君,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痴呆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傻皇帝”。传说有一次,司马衷在朝见其父晋武帝司马炎时,见到宫中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孩童正陪伴着他的弟弟们嬉戏,便好奇地问司马炎:“这小孩是谁?”司马炎只能无奈地告知:“那是你的儿子,司马遹。”由此可见,司马衷的愚笨到了连自己亲儿子都认不出的地步。
那么,这样一个痴呆的皇帝究竟是如何继位的?他的儿子司马遹又有着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这要从曹魏甘露四年说起。那一年,司马炎经历了喜忧参半的事情。令人痛心的是,他的长子司马轨年仅两岁便夭折,但随之而来的喜讯是他的妻子杨艳生下了次子,也就是后来的司马衷。失去长子的司马炎,对这位二儿子格外疼爱,视若珍宝。
到了晋泰始三年,年仅九岁的司马衷被册立为皇太子。此时的他和普通儿童无异,只是稍显愚钝,对许多事物理解有限,尚未达到完全的痴呆。然而,随着太子身份的确立,他的愚笨却愈发显现,不仅在行动上笨拙,甚至连许多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无法掌握。
司马衷十三岁时,司马炎为了延续皇室血脉,特为他选定了太子妃——贾南风。两人共同生活多年,但贾南风迟迟未能怀孕。经询问,司马炎惊觉自己的儿子竟对男女之事毫无知晓。于是,他从后宫选出才人谢玖,成为司马衷的妾室,既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也专门教他有关男女之事及传宗接代的知识。
现代人看来,这种做法或许有些荒诞,但在那个知识匮乏的时代,这一方法竟然奏效。谢玖在成为司马衷妾室一年后,不仅教会了他相关技能,还怀上了他的孩子,司马炎听闻后欣喜异常。按理说,谢玖应当因此获得宠幸,然而她的处境远不如想象的那般顺利,这就不得不提及司马衷身边的其他女人了。
作为正式的太子妃,贾南风虽然容貌平庸,但她的家世却极为显赫。她的祖父是曹魏时期的豫州刺史贾逵,父亲则是当朝太宰贾充。泰始七年,司马炎担忧贾充权势过大,遂命其调往长安镇守。贾充心生忌惮,怀疑司马炎想将自己排挤出局,遂请谋士荀勖献计。荀勖建议将贾南风嫁给太子司马衷,以结亲稳固权势。最初,司马炎并不看好这桩婚事,因其儿子单纯且痴傻,担心贾南风心机深沉会加害司马衷,加之贾南风相貌丑陋,司马炎曾评价她“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觉得不配自己的儿子。
但贾充并未放弃,转而讨好司马炎的妻子杨艳。在杨艳不断劝说下,司马炎最终同意了这门政治联姻。公元272年(泰始八年),贾南风被册立为太子妃。作为政治婚姻,贾南风虽难以接受司马衷的呆傻,但碍于父母之命,不得不将心思放在司马衷的皇储身份上。
然而,好景不长。司马衷大婚不久,朝中大臣便纷纷上奏,建议废除他的太子位。司马衷的痴呆愈加明显,司马炎也不得不考虑采纳这些意见。但他不忍心轻易废立亲儿子,于是决定考验司马衷的才智。得知消息后,贾南风大为紧张,怕儿子考不过,导致皇储身份丧失,自己的太子妃和皇后之位也随之化为泡影。于是,她秘密找人代答,使试卷无懈可击。司马炎看过“答卷”后释怀,认定儿子虽迟钝,却不至于痴呆,这才保住了司马衷的太子位,而贾南风功不可没。
此外,司马衷的另一位女人谢玖,也为他继位添砖加瓦。谢玖在教授司马衷男女之事时怀孕,生下了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司马遹虽为亲生子,却才智远胜父亲。史书记载,幼时的司马遹聪慧异常,颇有司马懿风范。五岁时,宫中发生火灾,司马炎在高处观看,司马遹却拉他躲到暗处,解释道:“夜间仓促,需防变故,不应让火光暴露陛下。”此举令司马炎惊叹,断言“此儿当兴我家”,暗示他将是未来家族复兴的希望。
公元290年,晋太熙元年四月二十日,晋武帝去世,司马衷在儿子和两个女人的辅助下继位,史称晋惠帝。然而失去司马炎庇护后,司马衷的痴傻在政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极度信任贾南风,几乎将所有宫廷事务交由她处理。权力到手的贾南风开始胡作非为,展现出其妒忌心强烈的一面。史料记载,她身患暗疾,婚后一直未能怀孕,因此极度嫉妒其他妃嫔的孕育。她甚至多次用戟击打怀孕的嫔妃肚子,迫使她们流产,宫中孕妇因而人心惶惶,就连怀孕的谢玖也不得不向司马炎求情。司马炎得知后震怒,欲废掉贾南风的太子妃身份,多亏皇后杨芷极力劝说,贾南风才保住了名分。
贾南风却将杨芷的善意误解为陷害,心生怨恨。掌权后,她借司马衷之名私自下诏,废黜太后杨芷,同时杀害太宰司马亮,自此干涉朝政,掀起乱局。随着贾南风权力的扩张,晋朝陷入群雄逐鹿,八王之乱的序幕由此拉开。
当乱世如火如荼之时,半个华夏大地饱受战火摧残,灾荒频发,民众饥饿不堪,死者无数。朝廷大臣向司马衷报告饥荒状况,询问对策。司马衷愚昧无知,思索良久,竟提出荒谬之策:“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一出,朝堂哗然,众人皆知这位皇帝无法治国理政。
即使外患内乱不断,贾南风依然不改其行,继续借太子名义操控朝政。此时,太子司马遹成为她眼中威胁。与软弱无力的父亲不同,司马遹性格刚烈,自贾南风干政以来极为厌恶她。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颇受宠爱,司马遹却对他极为厌恶,曾当众忽视贾谧。贾谧因恼恨,诽谤司马遹扬言要杀贾氏族人,激怒贾南风。公元299年十二月,贾南风以司马衷身体欠佳为由,将司马遹骗入宫中,灌醉后诱使他写下反叛字条。字条未凉,便被贾南风递交司马衷。
司马衷未加调查,便决定处死司马遹。朝中大臣虽畏惧贾南风,但张华与裴頠挺身而出,力证字迹非司马遹所写,然司马衷不听,固执己见。贾南风假装为司马遹求情,建议仅贬为庶人。司马衷遂采纳。翌年,贾南风派宦官孙虑秘密处死司马遹。曾被司马炎寄予厚望的司马遹最终死于父亲与继母的阴谋。
司马遹之死成为贾南风与司马衷昏庸统治的终结信号。公元300年,晋元康十年,朝中权臣与皇族纷纷反叛。赵王司马伦借机伪造诏书,除掉贾南风,终结她的乱政。次年,司马伦逼迫司马衷退位,立他为太上皇。数月后,司马伦被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联军击败,司马衷复被扶持,晋室再次成为傀儡,八王之乱愈演愈烈。
五年后的公元306年,八王之乱在血雨腥风中结束。十一月,起因于司马衷的痴傻与无能,终结了其荒唐一生,他悄然死去。史书称,司马衷的统治引发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造成无数百姓死于战乱与饥荒。更为严重的是,乱局导致五胡入侵,重创中原王朝,最终促成西晋灭亡。
若单看这些,司马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并非暴虐成性的暴君,而是一个被他人利用的无能之君。古代封建制度中,愚昧皇帝往往比暴君更令人痛恨,这也暴露了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的弊端与落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