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的政事堂为什么会演变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权力机构?
创始人
2025-09-17 23:02:51
0

唐朝的中央核心制度是“三省六部制”。鲜为人知的是,在唐高宗时期,这一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一堂三省六部制”(也有人称之为“一堂六部”),其中政事堂逐渐成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权力机构,尚书省则在权力结构中显得有些边缘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政事堂变成如此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权力机构呢?

在隋朝及唐初,政事堂实际上设立在门下省,初衷只是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在隋朝称为门下纳言)召开会议的场所,并未被视作正式的权力机构。进入贞观时期,唐太宗为了强化决策机制,特意命令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及一些特赐官衔的官员(如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都需出席政事堂的宰相会议。这样的安排使得政事堂的地位显著上升。

唐太宗扩大政事堂宰相会议的初衷在于增强监督效应,从而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因此,很多重要的朝廷事务几乎都在政事堂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和决定。贞观末年,唐太宗更是对长孙无忌下达指令,要求其“全知三省”。如此一来,宰相们每天都需要与长孙无忌在政事堂里商讨政事,三省的大部分政务自然也随之转移到政事堂处理。

正因三省的政务基本上由政事堂来处理,加之朝廷的重大事务也在政事堂达成共识,使得政事堂逐渐演变成为朝政的决策中心。到了唐高宗的中后期,政事堂最终确定为由宰相组成的委员会,而“三省”的实际影响力逐步被削弱。不过,在这一时期,尚未确定由哪位宰相担任首席。

在唐中宗继位后,武则天为了拉拢既得利益者,特别是中书令裴炎,便将政事堂由门下省迁至中书省。中书省本就负责处理机要文书和起草发布诏令,随着宰相委员会(即政事堂)的迁入,中书省的中书令自此成为政事堂的首席宰相,权力的集中化现象愈加明显。

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正式将政事堂的名称改为“中书门下”(简称为“都堂”),在体制上正式承认了政事堂作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权力机构。从那时起,政事堂便一直成为朝廷中的核心权力中心,直至元朝覆灭宋朝为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吐槽中国菜被指态度傲慢 美国选...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2025年比利·简·金杯女子网球团体赛总决赛于16日在深圳挥拍。然而开赛仅一...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到... 1898年,秦皇岛开埠设港。120多年后的今天,曾经代表着港口辉煌工业进程的船锚、吊钩、路轨两用车等...
徐文宁专栏:《乾隆看古玉的心态... 乾隆看古玉的心态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
原创 中...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在华北平原如火如荼地进行,战火中的一对日本女孩因丧失双亲,被我方战士...
原创 老... 1975年的乌克兰日托米尔,是一座在苏联时代默默发展的工业与农业并重的城市。作为日托米尔州的首府,这...
重磅!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
原创 知... 昨天有读者留言询问,清代的知县在因突发事件离职、无法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是否由县丞或主簿等佐贰官代为主...
原创 民... 作者:曹 峻 曹九龄(1883.9—1958.7):字世久,民国时期宜宾商界的杰出人物,是川江轮运的...
原创 中...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四大起义,铭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过程,开启了伟大新民主革命浩瀚波澜的篇章,书写...
原创 李... 封建时代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长期以来是众多有志之士一生追求的目标。那些渴望掌控国家大权、追求帝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