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秦国轻易就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真可惜
创始人
2025-09-17 21:05:05
0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读者朋友。关注我,带你走进一段不同寻常的文化与历史的旅程。

在王翦的大军攻伐燕国的同时,李信也深入辽东,追杀燕太子丹。那一年,王翦的儿子王贲展开了南部战线,成功伐楚,攻占了十几座城池。回望当时的天下局势,韩国和赵国已经消失,魏国的国力几近消耗殆尽,燕国虽然失去了大本营,但依旧有一些残余力量缩在辽东,翻不起太大的波澜,唯有楚国与齐国仍旧保有一战之力。嬴政开始对楚国动起了心思,他找李信商量:“你觉得,如果我们要吞并楚国,派多少兵力合适?”

李信年轻气盛,自信满满,回答:“20万兵力足够。”

嬴政又去请教王翦,老将军的答复是:“至少得有60万人。”

这两者之间的回答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明显的锚定效应。李信的20万成为了嬴政心中的“标准”,当他再听到王翦的回答时,不禁产生了怀疑,认为王翦年纪大了,胆气已不如从前,甚至有些畏缩。经过深思,嬴政决定,派李信和蒙恬统率20万兵力攻楚,至于王翦,他主动请了病假,准备休养生息。

这段历史记载出自《资治通鉴》中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这段记载中犯了个小错误,那时与李信同行的将领并非蒙恬,而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其实,蒙恬直到四年后才获得军职,开始带兵出征。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嬴政在安排李信去指挥楚国战役时,显得有些轻率。李信虽然在追杀燕太子丹时表现得相当果敢,但那次他带的不过是几千兵马,游击战术对抗的只是零散的燕国残兵,如何能与征伐一国的大规模战争相提并论?李信的经验还远不及应付如此庞大的战局。

转眼到了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迎来了两线作战:一方面,李信和蒙武率领大军南征楚国,另一方面,王翦之子王贲东进伐魏。我们先来关注王贲的战线。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和秦国便为争夺河西之地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拉锯战。魏国曾有李克、西门豹、吴起等杰出人物,令秦国吃尽了苦头。然而,随着魏惠王去世,魏国的国力逐渐衰退,尤其是魏国的西部领土被秦国逐渐蚕食。尽管信陵君屡次带领魏国取得胜利,但那些荣耀的时刻已成过眼云烟。到魏王假当政时,魏国的战略纵深几乎消失殆尽,王贲带领的秦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魏国的首都大梁。

魏惠王当年曾辛勤经营大梁,他开凿运河,引黄河水灌溉圃田泽,为大梁周边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和便捷的水运。但当王贲的大军打到大梁城下时,魏国的水网优势反而成了秦军的助力。王贲巧妙地引黄河水灌入鸿沟,三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水淹没,魏王假投降后被杀,魏国灭亡。

但问题来了:魏王假明明已经投降,为什么还会被杀?这显然违背了秦国的一贯作风。通常来说,秦国会选择把投降的魏王假软禁在异地,就像对待韩王安、赵王迁一样。那么,魏王假为什么偏偏被杀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出在司马光的错误解读上。根据《史记》的记载,魏王假要么被投降,要么被俘,唯一没有提到的是他被杀的具体情节。而“魏王假被杀”的说法,出自《列女传》,其可靠性并不高,却被司马光采录了下来。无论如何,王贲的这场胜利,标志着魏国的灭亡,魏国的领土也正式并入了秦国版图。

司马光在《稽古录》中总结了魏国的兴亡教训,认为魏国的灭亡可归因于魏文侯和魏惠王轻易地将人才送往了秦国,导致魏国不断走向衰败。他强调,国家的兴衰往往与人才的流动紧密相关,信陵君的去世,则是魏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司马光的观点似乎可以归结为:人才的得失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对于如何识别和管理人才,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

说到这里,回到王贲灭魏之后的情况,《资治通鉴》记载,嬴政向安陵君提出了土地交换的建议,打算以500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的回答却出乎意料:“虽然大王您如此厚道,但我这片土地是从魏国先王那里继承的,我必须守好它,不能交换。”嬴政竟然对安陵君的忠诚和道德情操表示钦佩,最终未做交换。

关于安陵君,你应该还记得,信陵君曾指挥过国际联军并取得辉煌胜利,但也因为管城守将的顽强抵抗而陷入困境。信陵君曾多次请求安陵君的帮助,但最终未能成功。现在,嬴政与安陵君交涉,似乎有着类似的背景。令人不解的是,安陵这样一个小国,为何竟能与秦国谈判?即使安陵君真的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嬴政为什么还要为此浪费时间?就算他并不打算达成真正的协议,秦国吞并整个魏国都不费吹灰之力,为什么还需要设计圈套来诱使安陵君做出让步呢?这件事看起来不合逻辑。

深入考察,《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其实是删节了《战国策》的一篇重要内容。根据《战国策》的原文,安陵君曾派遣一位名叫唐睢的高人去秦国谈判。在嬴政面前,唐睢表现得不卑不亢,甚至拔剑挺身,气势逼人。嬴政因此深感震撼,意识到安陵君能在诸强中存活下来,正是因为唐睢这样的重臣。这段历史曾经在《古文观止》中被选录,辞藻华丽,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疑点。嬴政刚刚经历了刺杀事件,怎么可能允许一名外国使臣带剑上殿?如果唐睢真的能如此大胆地与嬴政对峙,那荆轲为何还要费劲心思,准备带毒匕首呢?

《资治通鉴》虽然删去了唐睢的出使内容,但依然没有消除这一段不合理的记载。或许秦国真的没有吞并安陵,就像之前对待卫国一样,展现出政治上的宽容与高姿态,不急于吞并。历史并未详细记录安陵的结局,我们也只能作出这样的推测。

在王贲轻松打败魏国后,李信的战局又将如何发展?我们下一期再来讨论。

记得关注我,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谈...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曾经高举关税大棒四处“砍价”的美国总统,如今突然换上笑脸,释放出“非常友善”的信...
原创 清... 2014年5月26日,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7岁,她的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原创 没... 梁山若不招安,会不会就能躲过末路结局?这是无数《水浒传》读者在合上书本后,长叹一声时曾想过的问题。看...
明朝最惨公主:被皇权碾压的金枝... 生于风暴前夕的金枝 正统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449 年 2 月 19 日),北京城飘着细雪。郕王...
原创 窝...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陷入了严重的分裂危机。忽必烈强行召开忽里台大会,自立为蒙...
原创 庞... 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 年)夏,雒城(今四川广汉)城外的落凤坡,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庞统捂着胸口...
原创 刘...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7月,刘备因孙权背信弃义、投靠曹操并杀害自己亲兄弟关羽一事,决定亲自出兵讨...
原创 为... 本期视频,讨论的内容与南京玄奘寺、南京夏日祭,或某位明星考话剧院的话题都没有任何关系。这一次,我们只...
原创 世...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在内容中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文字更丰富流畅。每段都会保持长...
原创 学... 最近,一位读者私信向我提了一个问题,询问清代学政的品级和与督抚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关于学政的话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