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自称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进入山东战场,试图重新夺回该地区的控制权。此时,张灵甫自信满满,他认为自己可以在战场上起到“中心开花”的作用,凭借这支部队的力量来改变山东的战局。然而,张灵甫没想到的是,虽然国民党的数十万大军就驻扎在他周围,却始终没有前来增援。令人费解的是,距离七十四师最近的黄百韬部与整编七十四师之间仅隔一座山,为什么黄百韬部却不来支援?
回顾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失败的根源之一其实就在张灵甫身上。张灵甫出身黄埔军校,之后又进入陆军大将官班学习。借着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占领的部分城市,张灵甫错误地认为解放军已经显得不堪一击。更糟糕的是,他自认为作为“蒋军王牌”的整编七十四师师长,自己可以带领部队轻松夺回失地,这让他愈发骄傲和自负。对待与他军衔相同的将领,他常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示人。而因为他深得蒋介石宠信,许多国民党将领都只能隐忍不发,表面上顺从,心里却积满了怨气。
蒋介石将整编七十四师调到山东,并在战场上集结了20万国民党军队,准备凭借优越的装备和空中优势,夺回山东。整编七十四师成为蒋介石的主力王牌,战役的部署几乎都围绕着这支部队展开。起初,整编七十四师划归李天霞指挥,但张灵甫对李天霞并不信任,认为他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为了避免在战斗中失去支持,他决定通过汤恩伯将自己划归黄百韬指挥。黄百韬所领导的整编二十五师战斗力较强,张灵甫认为这样可以找一个可靠的后盾。
然而,黄百韬的态度并不积极,甚至可以说,黄部并未全力以赴地前来增援。即便黄百韬派出了一些部队,但整编二十五师在天马山遭遇了解放军四个团的顽强阻击,难以突破,最终导致了整编七十四师的覆灭。同时,许多与张灵甫关系不和的国民党军将领,对蒋介石屡次命令他们增援张灵甫的部队也充耳不闻,始终以各种借口拖延,拒绝援助。结果,国民党的十几万大军就在旁边坐视不救,任由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场上全军覆没。
蒋介石得知七十四师陷入困境后,亲自命令汤恩伯立即采取行动支援。然而,国民党内部的种种矛盾和派系斗争让汤恩伯的命令无法迅速得到执行。即便蒋介石亲自下令,许多将领依然以各种理由拖延,让汤恩伯的命令变得毫无实效。
那时,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为何会在解放军的四个团面前陷入僵局呢?负责阻止黄百韬增援的解放军指挥官,又是谁呢?
虽然黄百韬并未全力展开增援,但他确实派出了部分兵力。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山东的主力并不多,粟裕指挥着绝大多数战士围攻孟良崮,誓言彻底摧毁这一支强大的敌军。为了守住黄百韬的增援线,叶飞将军指示“独臂虎将”廖政国带领第一师前往阻止敌人增援。
廖政国在解放战争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曾在华东战场的宿北战役、莱芙战役中多次临危受命,以少数兵力抵挡敌军强大的攻势。他敢于打硬仗、恶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战术奇才。在孟良崮战役中,叶飞对他充满信任,深知此役至关重要。叶飞在指派廖政国时,亲自向他说明战况:“我给你两个团,再加上你第一师的两个团,总共四个团的兵力,任务是守住60公里的防线,挡住敌人的两个整编师。其他部队将全力支援孟良崮,问你有把握吗?”廖政国明白此战的重大意义,他没有丝毫迟疑,便坚决点头,随即带领部队奔赴前线。
然而,防守阵地的形势异常严峻。四个团的兵力要抵挡敌方两个整编师的进攻,任务相当艰巨。绵延60公里的防线中,解放军战士们以生命为代价与敌人拼搏。廖政国深知,敌人越是猛烈进攻,意味着孟良崮战役离胜利越近。为了保证大局的稳定,他决定坚持到底,不让任何一块阵地崩溃。敌军接连发动进攻,凭借更强兵力不断冲击解放军阵地,多个防线告急。尤其是蛤蟆崮的防守形势非常严峻,解放军阵地伤亡惨重。敌军趁机推进,接近了天马山的山腰,准备突破最后的防线。
就在此时,廖政国眼尖发现有一支增援的营正在急速赶往孟良崮地区。为了确保天马山阵地不失守,他立即做出了决定,亲自指挥拦截了该营,将其调至天马山支援。在这支营加入后,原本陷入僵局的整编二十五师的进攻再次被阻止。敌军的攻势逐渐减弱,孟良崮方向的枪炮声也开始消失。廖政国终于松了口气,敌人已经开始撤退,孟良崮战役最终胜利。
虽然廖政国的临时调整使得一个增援营未能及时赶赴孟良崮,但从全局来看,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认为廖政国的决策极为果断,成功稳住了天马山的防线,同时保障了孟良崮的胜利。正因如此,廖政国和第一师的表现受到了华野司令部的高度评价,战后他们的英勇表现得到了嘉奖,华野司令部明确指出:“廖政国和第一师当为此战首功,你们的牺牲代替了全军的牺牲!”
从国民党的实际情况来看,张灵甫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一味坚持固守等待增援,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轻易丢失了原本可以守住的村庄,把部队聚集在孟良崮这一石质山头,最终导致整编七十四师的灭亡。而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将领之间缺乏凝聚力,且保密工作差,许多国民党的行动被解放军掌控。再加上虽然国民党的空军看似强大,但在战场上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使得张灵甫最终陷入必败的境地。
解放军最终能够取得胜利,靠的不仅仅是装备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解放军将领和战士们勇敢无畏、团结一致的决心。这种力量使得国民党曾引以为豪的王牌师,最终败给了奋勇作战的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