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两位权力人物的暗中较量令整个朝堂风云变幻,一位是大清朝的掌权者、权谋深重的慈禧太后,另一位则是手握私人重兵、号令一方的权臣曾国藩。这两位心机深沉的政治人物,如果真发生了暗中争斗,谁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他们的手段,究竟谁更加狠辣、复杂?
这场斗争的结局并没有带来明显的胜负,然而其中有一位名叫马新贻的棋子,却因为这场暗流涌动的斗争付出了生命。那么,马新贻究竟是谁的棋子?慈禧和曾国藩,最终谁能笑到最后?
慈禧太后能够在清朝的宫廷中独占鳌头,除了她自己的政治手腕之外,最大的助力便是咸丰帝的唯一儿子——即后来成为光绪帝的皇子。通过利用这个年轻的皇帝作为傀儡,慈禧成功地掌控了朝政,实质上成为了大清的实际掌权者。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国藩能够登上权力巅峰,同样依赖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天国的失败为他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野心的机会,而他与慈禧的暗中角力,也正是在太平天国被平定的那一天悄然拉开了序幕。
如果追溯这一切的根源,那么我们不得不提到天京城的圣库。圣库,不仅仅是一个藏匿着大量财富和粮食的宝库,它更是当时天京城所有资源的核心。湘军攻占天京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下令务必找到这座宝库,而为了犒劳士兵,他更是纵容了一场无所顾忌的抢掠。尽管这些太平军士兵曾是同胞,但在这种混乱中,民众和无辜平民的命运却变得十分悲惨。
在经过一番搜查后,圣库的财富几乎所剩无几,曾国荃和曾国藩的“狼狈兄弟”形象,也因此成为了民间传闻的焦点。许多人开始怀疑,曾家兄弟是否私吞了这些财物,甚至有人猜测,他们有可能借此积累财富,从而实现“黄袍加身”,试图称帝。不过,从曾家兄弟传给慈禧的信件来看,他们坚决否认这笔财富归入自己名下。
慈禧太后并未因此追究,或许是因为她知道,曾家兄弟的军功和威望,已经足以弥补这一点小过失。除此之外,曾国藩所创办的湘军,的确令慈禧心生畏惧。湘军作为一支私人军队,完全听从曾家兄弟的命令,且不受朝廷的约束。若慈禧与曾国藩决裂,显然朝廷的军队难以与湘军对抗。
因此,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慈禧太后不仅不能对曾国藩采取过激手段,反而不得不继续倚重他,最终使得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和资源。这一职务,不仅权力巨大,且处于清朝政府的核心地带。
曾国藩上任后,不仅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得百姓喜爱,而且他掌控的湘军也得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曾国藩的家族成员,几乎都在两江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政治地位。然而,随着曾家兄弟权力的不断扩张,慈禧开始感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无论是慈禧还是其他掌权者,面对这种威胁,都会选择压制,因此她对曾国藩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曾国藩并非傻子,他十分明白,若继续与慈禧正面冲突,必然是两败俱伤。他选择了以示弱的方式应对,先是裁减了湘军中不必要的兵力,尤其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随之又剔除了几位表现不佳的将领,保留了实力较强、潜力更大的士兵。此举,既缓解了慈禧的疑虑,又节省了大量的军费,打消了慈禧的部分戒心。
同时,曾国藩还主动提出辞去两江总督的职务,声称自己年事已高,已力不从心。慈禧见状,认为曾国藩非常懂得局势,遂顺利支持了他的辞职,继而提拔了马新贻作为新的两江总督。
马新贻,曾是镇压太平军的军官,但相较于曾国藩,他的政治背景和军功并不突出。他的晋升,似乎是慈禧对曾国藩的一种策略性压制。慈禧直接向马新贻表露了自己的心思,要求他削弱湘军的力量,彻底断绝曾家兄弟的威胁。此外,慈禧还派遣他去调查圣库宝藏是否真的被曾家兄弟贪污。
这两个任务,不仅十分艰巨,而且涉及深层的政治博弈。面对这种困境,马新贻很快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复杂的局面——如果他执行慈禧的命令,削弱湘军的势力,就等于与曾国藩为敌,而这绝非易事。若他拒绝执行,慈禧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他。因此,马新贻不得不深思熟虑,但最终却走上了一条充满困惑与压力的道路。
在接任两江总督之前,马新贻并没有过多的私人力量和支持,孤军奋战的他,所面临的挑战显得尤为严峻。当他踏入南京的那一刻,曾国藩的威名犹如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许多百姓纷纷送别曾国藩,让马新贻深感压力。作为继任者,马新贻不得不开始针对湘军,但他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支持。
面对这样的局面,马新贻的政策开始遭遇强烈反抗,湘军的将领们根本不买他的账。时间一长,马新贻不仅未能降服湘军,反而陷入了越来越尴尬的境地。这使得他声名狼藉,百姓对他非议不断。无论他如何尝试缓解局面,都未能改变这一局面。
然而,马新贻的命运很快迎来了转折。有一天,在巡查士兵时,马新贻遇到了一名名叫张某的男子。张某声称有要事与他商议,却突然从背后抽出匕首,刺中了马新贻的腹部。匕首上涂抹了剧毒,没过多久,马新贻便气绝身亡。
此事一出,慈禧震怒,并立即展开调查。最终,调查结果指出,这起刺杀事件与马新贻与某些官员之间的私人恩怨有关。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显然隐藏着更深的政治动机。马新贻的死,很可能与曾国藩的势力有关。毕竟,马新贻的任务正是削弱湘军,曾国藩自然不容许这一点发生。
慈禧虽然一度认为借助马新贻的死来查找曾国藩的罪证,但最后并未找到任何实质证据。而曾国藩深知,慈禧无法真正威胁到他。此事件过后,慈禧深知与曾家之间的斗争,已经走到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微妙的地步。
这场权力的博弈,最终的胜者是谁,似乎已不言而喻。曾国藩以自己的智慧和深沉的政治手段,依旧稳占上风。而慈禧虽然权势滔天,却也有自己的克星——那个掌握私人重兵、操控湘军的权臣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