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被迫卸任红军的领导职务,转而投入政府工作。然而,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始终关注红军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由于“左”倾主义者的错误军事方针导致的莲池战役惨败。面对这样的局势,毛泽东不得不重新出山,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涉及军事问题时,毛泽东通常会与谁交流呢?最初,他试图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博古传达自己的想法,并让警卫员将信件送达。然而,博古对此毫不在意,置之不理。随着长征的开始,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一同跋涉,他们在夜宿营地时,便开始深入交流各自对军事策略的看法。然而,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张闻天和王稼祥也无法改变博古和李德的固执立场。
根据蒋建农的研究,最终毛泽东最频繁地向周恩来寻求支持和交流。毛泽东为什么频繁找到周恩来呢?首先,周恩来是“三人团”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在中央政治局中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其次,周恩来与博古、李德迥然不同,他与毛泽东之间建立了诚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擅长倾听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因此,蒋建农指出:“毛泽东在军事行动方面的大部分建议,都是与周恩来进行深入讨论的。”通过与毛泽东的密切接触,周恩来的了解不断加深,他逐步认识到毛泽东提出的主张是合乎实际和正确的。渐渐地,周恩来产生了转变,从最初支持博古和李德的方针,逐步转而倾向于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尤其在著名的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上尤为明显。
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支持,成为长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变化不仅促进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还使得毛泽东再次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并在军事上肩负起了重要的辅佐角色。关于此事,陈冠任著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此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成为该社年度畅销书的标志,也为超级畅销书《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的续集,两本书的总销量已超过百万册,深受许多历史爱好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