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我军战略性进攻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野战军第一纵队为了配合主力的休整和根据地建设,决定由二十旅承担迷惑敌军的重任,拖住敌军主力。
然而,由于指挥上的失误,二十旅五十九团遭遇了重大损失。我军一个加强营被全歼,旅长因此受到严重警告处分,政委被记大过,而副教导员因临阵脱逃,最终被判处死刑。
同年,刘邓二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执行挺进中原、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野战军第一纵队在12月中旬挺进淮西区,连战连捷,任务异常艰巨,部队急需休整。
在这一时刻,杨勇决定让吴忠率领二十旅在新蔡、息县一带活动,吸引敌军向西移动,从而为主力部队提供休整和开辟根据地的掩护。蒋介石对于解放军的进攻非常焦虑,频繁调动国民党军,第九师、第十师被紧急调出大别山,前往河南漯河地区集结。
吴忠面对的压力也非常大,二十旅只有五十八团和五十九团,然而要面对的是敌人“王牌军”——整编第十一师和第十师。尽管如此,吴忠没有退缩,但杨勇依旧充满担忧,特别叮嘱道:“两个团对抗两个整编师,任务非常艰难。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迷惑敌人,拖住敌人。”杨勇还一再强调,“你们要像过去在昆张地区那样机动灵活,用战术吸引敌人,牵住敌人的牛鼻子,拖延敌人,给主力争取时间。”
吴忠答道:“请司令员放心,我们二十旅一定完成任务。”
1948年1月初,野战军第一纵队分成两路,由杨勇和苏振华带领一旅、二旅北上休整,吴忠则率领二十旅南下至包信集一带活动。行军途中,吴忠凭借着满腔热血鼓舞着二十旅的士兵,尤其是他曾在章缝集大战中与敌整编第十一师交手,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斗志。
然而,进入包信集后,二十旅的指挥层就开始出现了意见分歧。吴忠主张,在打掉一些地方武装后再继续推进:“虽然敌人主力已经出动,但他们还未到达;此时士气正高,我们应争取在这里打一仗,消灭一些敌人,再转移。”
但副旅长李觉和政委刘振国则认为,整编第十一师就在漯河,敌军机械化行军,行动迅速,停留在此地极为危险。李觉坚决劝阻道:“整编第十一师行动太快,如果我们停留在此,被敌人缠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争论了一个晚上,最终,吴忠下定决心:“我们打上一仗,再撤。”然而,这个决定却为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战略角度来看,吴忠在包信集一带与敌人交战并非明智之举。此时我军刚刚离开大别山,部队疲惫,装备简陋,而敌人整编十一师兵强马壮。李觉事后反思道:“即便要打,也不该在包信集这样复杂的地形上打,我们没有在水网稻田中作战的经验,面对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很难脱身。”
尽管如此,二十旅仍在包信集展开活动,而敌军却变得愈加狡猾,屡次逃脱二十旅的追击。与此同时,整编十一师和整编十师也察觉到二十旅的动向,迅速从漯河调动,南下增援,向包信集进发。纵队侦察到敌军的动向后,杨勇命令二十旅和纵队骑兵团迅速转移。
大敌压境,二十旅必须迅速摆脱敌人,以避免重大损失。就在转移方案的讨论中,吴忠、李觉和刘振国之间再度出现了分歧。吴忠和李觉坚持按照纵队命令向西转移,而刘振国则认为西边的水网稻田不利于部队机动,主张向东转移。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最终,吴忠决定采纳折中的方案,让骑兵团向西转移,自己则率领主力向东移动,以便与纵队主力接应。
然而,事实证明,如果吴忠坚定执行纵队命令,向西转移,就能够成功摆脱敌人的追击。虽然刘振国的建议看似合理,但吴忠并未完全采纳,而事后他也深感后悔:“即使我们向东走,敌人也有空隙可乘,只要下达命令让部队加速行进,不至于被敌人追上。”
1月10日,二十旅经过一夜行军,终于抵达包信集以南的小回庄宿营。然而,整编十一师很快就赶到了。吴忠解释道:“当时我们估计部队过于疲劳,敌人行动也快,但没想到整编十一师这么快就追了上来,最终选择在包信集南宿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当整编十一师的前卫部队接触到五十八团时,战斗迅速爆发,敌人炮火猛烈,吴忠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他对李觉说:“这炮打得不对劲,敌人肯定是整编十一师,我们这次被盯上了。”
随着敌军的推进,吴忠决定迎战。他下令五十八团和五十九团立即展开防御,迅速构建阵地并稳定住了局势。尽管敌军炮火密集,但二十旅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并缴获了敌人武器,阵地一度稳如磐石。
然而,敌军的攻势愈加猛烈,整编十师也加入了战斗。吴忠看到情况不妙,决定立即撤退:“打得差不多了,天快黑了,必须赶紧撤,不然就会被敌人包围。”
在杨勇的多次催促下,吴忠最终命令部队撤离。虽然撤退一度进行得顺利,但在夜间转移过程中,敌军并未放松追击,五十八团和五十九团的撤退路线被敌人及时发现,导致五十九团一营遭遇了严重的伏击。
一营的战士们与敌军激烈交战,最终被包围。尽管英勇反抗,但由于长时间缺乏水和食物,许多战士体力透支,最后只能与敌人进行近身肉搏。最终,五十九团一营伤亡惨重,超过400人阵亡。
吴忠起初并未急于赶往五十九团,因为他相信部队一定能够摆脱敌人,但随着战斗的升级,吴忠也开始感到焦虑。李觉劝阻他保持冷静,认为贸然前往只会加剧风险。尽管如此,吴忠依然担心五十九团,最终得知了战斗的惨烈情况,并为自己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深感愧疚。
1月11日,经过一夜激战,五十九团一营仅剩80余名战士回到部队,吴忠痛心疾首,表示将为这次失利负责。这场包信集战役,二十旅不仅损失了一个加强营,还让整个纵队遭遇了战略性挫败。野战军首长对此次失利给予了严厉处分,吴忠、刘振国、李觉均受到警告处分,五十九团团长被撤职,政委阴法唐也被记大过。一营副教导员李应正因临阵脱逃,导致重大损失,最终被军法处决。
上一篇: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