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巫溪县融媒体中心运营的微博账号“巫溪发布”在长桂乡组织了一次“自晒茶”直播,全面展示了采、洗、蒸、发酵、晾晒等一系列古法制作工艺,让传统焕发新生,重回台前。
长桂乡“自晒茶”直播截图
巫溪,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更留下了纷繁的传说。巫文化专家称,巫溪本处在大巫山,但得益于早在人类还未完全进化时此处就出现了盐泉,巫师在此活动频繁,因此得名“巫溪”。
拆解“巫溪”两字,“巫”字尤为重要。记者查阅甲骨文,了解到巫是指占卜、祭祀的首领。巫字在甲骨文里面是一个象形文字,一个人左腋下一只羊、右腋下一头猪。“巫”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率先驯化了猪和羊,被当时的普通人称为能够通天地的“神”。“巫”成为当时主管祭祀、占卜的首领,主管天文、地理,也是战争胜负的先知。至今,在巫溪民间还有“巫教”的说法。
巫溪因为有盐,最先进化出驯兽巫师,也最先产生了延续千年之久的国家统治最强大的智囊团队......在这厚重的历史之下,巫溪也留下了若干可谓现象级的“谜”,至今仍待破解。
荆竹坝岩棺群之“谜”
大宁河有七峡,其中有四个峡在巫溪。庙峡到荆竹峡60多公里的峡谷中,就有五大岩棺群,目前已经发现岩棺272处,现存岩棺42具。
1979年,川大历史系考古组到巫溪县荆竹峡,架木为梯,历经艰辛取下了一具岩棺,发现少男少女尸骨各一具,还有青铜带钩以及手镯等殉葬物品。专家鉴定此为东汉濮人所葬,年代远远早于福建武夷山和江西桂溪的悬棺葬,比起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就更为久远了。至于古人是怎么把棺材运送上去的,至今没有一致的科学解释。
大宁河古栈道之“谜”
大河乡一村民在令牌石悬崖峭壁上发现的古栈道孔
在大宁河边,古栈道孔肉眼可见。栈道孔有6寸见方,深1尺左右,每孔间距5尺,从巫溪县宁厂古镇一直到巫山县龙门峡共6888个。据史料记载,这些栈道孔是汉朝永平七年,也就是公元64年修建。这些栈道孔到底起什么作用,有运盐说、运兵说之争,至今没有统一说法。
神农架野人之“谜”
巫溪县阴条岭与湖北神农架林区紧紧相连,神农架的“野人”窜访巫溪,来无踪,去无影,人们难睹风采。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巫溪共记录了13次野人事件。
1986年4月,城厢镇的一村发生了野人吃野猪事件,现场留下了长42公分、宽14公分的32个脚印以及毛发。“红毛野人”的故事在巫溪民间广为流传。
巫溪的历史传统悠久,神秘色彩浓厚,未解之谜不一而足。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巫溪有哪些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