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大清洗”的来龙去脉,斯大林处决60多万人,他做错了吗?
创始人
2025-09-15 00:01:18
0

苏联大清洗运动的背景与影响

文章|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残忍、充满黑暗的政治清洗事件。

大清洗,实际上是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主导的一场广泛且致命的政治清洗,始于1934年,一直持续到1939年。在1937年至1938年之间,因“政治清洗”而被枪决的苏联公民已接近68万2千人。

此次运动,波及的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苏联的所有重要领域,包括党的领导层、政府机构、军队、文化界,甚至是工人和农民。无数曾为国家贡献的优秀人才,因各种名义被逮捕、审判,甚至执行死刑。运动所带来的社会恐慌和动荡,深远地影响了苏联几十年的历史。

对于这次导致数百万无辜者丧命的运动,有人认为它是斯大林对苏联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然而,也有声音认为,如果没有这场大清洗,苏联可能无法在40年代的二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甚至无法避免国家覆灭的命运。

那么,斯大林为何发起了这场令人髮指的大清洗?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背景和深层次的动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

——·斯大林的权力困境·——

其实,苏联大清洗的起因,并不像外界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为了防范即将到来的战争,而是斯大林在巩固个人权力和政治地位上的需求。

1934年,经过多年的权力斗争,斯大林终于登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之位,似乎一统天下,掌控一切。然而,实际上他的领导地位远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样稳固。

首先,斯大林并非出身俄罗斯,而是格鲁吉亚人。在以俄罗斯人为主的苏共中央领导层中,他的民族身份让他在许多同僚面前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

其次,斯大林的性格极为粗暴且暴躁。尽管他为了革命献出了个人的生命,并具备极强的决断力,但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风格却远不如基洛夫、托洛茨基等温和的政治家。可以说,斯大林始终不是列宁理想中的接班人,他的崛起并非出自党内的广泛支持,而是通过密谋和打击对手达成的。

即使在斯大林成为最高领导人之后,党内仍然有大量反对派存在,特别是在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旧派斗争中,斯大林始终面临着强大的政治挑战。

1934年,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一些党内的新反对派公开反对斯大林的统治,他们希望将他赶下台,并推举温和的基洛夫上位。然而,基洛夫并不支持这一想法,甚至对此感到惊愕。

然而,这些反对派的行动被斯大林得知,他感到自己的地位遭到了严重威胁。因此,他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来肃清这些反对力量。

——·大清洗的开端·——

大清洗的导火索,出现在1934年苏共十七大的一次投票上。当时,斯大林意外地得到了270张反对票,直接让他排名倒数,而与他竞争的基洛夫却仅得3票反对。这一结果让斯大林惊愕不已,他深知如果不采取措施,自己的领导地位将岌岌可危。

斯大林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政治家,对于任何威胁到他地位的力量,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压。虽然他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但心里已经暗下决心:如果不先发制人,自己就会面临下台的危险。

就在此时,基洛夫突然遭遇刺杀事件,这为斯大林提供了动手的借口。

基洛夫的遇刺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虽然罪犯很快被捕并执行了死刑,但斯大林显然不满足于将此事简单归结为个人恩怨。他迅速行动,赶到基洛夫遇刺现场,并在短短时间内枪决了嫌疑人尼古拉也夫。然而,斯大林的反应远不止如此。

基洛夫之死,成为了他发起大清洗的契机。斯大林宣称,基洛夫是被反对派暗杀的,这一事件标志着清洗运动的正式开始。随着斯大林大力宣传基洛夫复仇的号召,社会上愈发弥漫着“清算敌人”的气氛。

此时,斯大林便开始着手推翻反对派,随之而来的就是“基洛夫刑法”的出台,这一新法规定,“有犯罪动机者和已犯恐怖罪者,必须在十天内审结,立即执行死刑”。这一法律为后来的大清洗铺平了道路,成千上万的“叛徒”成为了这一运动的牺牲品。

——·恐怖的清洗·——

斯大林以“基洛夫刑法”为依据,命令内务委员会的负责人雅戈达展开大规模的政治打击。很快,苏联政界的反对派人物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纷纷被捕并处决。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斯大林的清洗范围远远超出了党内反对派。1936年至1939年间,苏联党内几乎一半的党员被捕,其中第十七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捕,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人被逮捕。

不仅如此,苏联的军事和文化领域也未能幸免。包括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内的大量军官被指控为“反苏军事中心”而遭到处决。许多科技、文化界的杰出人物,如经济学家康得拉季耶夫、生物学家瓦维洛夫、作家巴别尔等,亦被卷入清洗。

斯大林的清洗逐渐深入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党政高层到地方官员,甚至基层党组织的书记都未能逃脱清洗的魔掌。

大清洗的死亡数字惊人,仅1937至1938年间,约681693人被枪决,然而,这个数字只是冰山一角。苏联的古拉格监狱内关押了将近120万犯人,清洗运动直到斯大林1953年去世后才彻底结束。

——·大清洗的后果·——

大清洗无疑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最直接的影响是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苏联军队因失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战斗力严重削弱。战争初期,苏联几乎被德国“平推”,并且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难以消化先进的德国技术,最终这些技术被美国所利用。

更严重的是,大清洗摧毁了苏联社会的精英阶层,几乎所有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领域的精英都在这场运动中丧生,苏联在战后的恢复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一些人认为大清洗带来了苏联社会的“团结”,在面对二战威胁时,斯大林强硬的独裁政治使得苏联能够迅速动员全民投入战争并最终获得胜利。

无论如何,大清洗运动无疑是苏联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它给人民带来的恐惧与创伤,将伴随这一代人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事关于朦胧坠亡,男明星高泰宇报... 9月11日,演员于朦胧坠楼身故,有网友称演员高泰宇出现在事发现场。 9月14日,男星高泰宇发文称已报...
滨州网事早知道(9.15) 9月15日 星期一 七月廿四 多云转雷阵雨 24℃到32℃ 央视《中国新闻》报道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
人造太阳、人造海水、特斯拉线圈... 聚焦能源技术的迭代与文明的进步,将核聚变科学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9月14日,科普展览“能源与文明—...
OpenAI奥尔特曼:“从Ch... 9月14日消息,据《财富》报道,OpenAI CEO 萨姆·奥尔特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 Cha...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卓越的谋士,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和策略,为三国的历史增添了无数精彩篇章。那时的天下...
原创 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瓦剌曾一度成为令皇帝感到棘手的敌人。更为震动整个朝野的,是土木堡之变,这场事件让...
原创 辛... 因平台更新了广告解锁功能,现在阅读文章时若遇到广告弹窗,请耐心等待5秒钟,随后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原创 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便于您第一时间获得我们最新文章的推送,也能与大家共同讨论、分...
原创 赤... 前言: 赤壁之战,曹魏与孙吴的生死对决,本应是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曹魏...
原创 苏... 叛徒,向来都是人们爱恨交织的对象。为何会如此?因为在被叛逃的一方眼中,叛徒无疑是最可憎的存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