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群雄逐鹿,诸多枭雄崭露头角,其中朱元璋便是最为显赫的一位。从贫苦的农民到大明的开国帝王,朱元璋经历了许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他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成功战胜了无数敌手,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然,朱元璋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得力干将们的协助。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一众英雄豪杰,是他成功的关键人物。正是这些人,帮助朱元璋从一介草根逐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若没有他们的支持,朱元璋不可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明。
而朱元璋登基后,对这些忠诚的兄弟们也并未吝啬。每一个人的功劳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升官进爵,荣华富贵尽在眼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不幸降临。朱元璋麾下的大将常遇春在战后不久突然去世,未能享受到自己应得的荣耀与奖赏,令人感到遗憾和痛惜。
朱元璋得知常遇春去世的消息时,心情十分沉痛。为了纪念这位忠勇的将领,也为了安慰常遇春的亡魂,他决定将所有原本为常遇春准备的荣誉和奖赏,转而赋予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接下来的20年,朱元璋不遗余力地培养常茂,期望这位年轻人能够接过父亲的遗志,为大明效力,光耀门楣。然而,常茂并没有如朱元璋所期望那般成长,而是逐渐变成了一个懒散、放纵的纨绔子弟。最终,他不仅未能有所建树,反而犯下了滔天罪行,甚至凭借一计“金蝉脱壳”逃出了朱元璋的掌控。
常遇春和朱元璋的关系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并肩作战,还在于两人的深厚友情。常遇春以勇猛闻名,常常在战争中身先士卒,屡次带领军队破敌,大显身手,堪称朱元璋的“定海神针”。他的勇气和才能让朱元璋倍感依赖,而常遇春的名字,也成了许多敌人心头的噩梦。因此,他得到了“常十万”的美名,可见当时的常遇春在战场上的威震四方。
随着大明的建立,常遇春继续立下赫赫战功,为大明的疆土稳定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大明,并将都城定于南京。新政权初建之际,国内仍有一些地方未完全归顺,因此常遇春被派遣至这些地方平叛,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然而,一场意外的疾病夺去了常遇春的生命,导致他未能享受到自己应得的荣誉和富贵,甚至连最后的奖赏都未能领取。
在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并未对他完全忘记。既然常遇春无法亲自得到这些奖赏,朱元璋便将所有的奖励转送给了常遇春的儿子——年仅12岁的常茂。当常茂继承父亲的封号成为郑国公时,他年纪尚轻,尚不懂事理,在荣华富贵的光辉照耀下,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浮躁,行为也变得放肆、荒唐,成了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然而,常茂的变坏并非全是他自己的问题,母亲蓝氏的宠溺与纵容也起了关键作用。常遇春在世时,十分宠爱妻子蓝氏,几乎凡事都听从她的安排,导致蓝氏的性格逐渐变得刁钻跋扈。即使在大明建立后的初期,朱元璋几乎是唯一能够制约蓝氏的人物,其他人则都对她有所忌惮。常遇春去世后,蓝氏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对常茂的教育缺乏有效管束,常茂的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逐渐变成了一个不思进取、不遵守规矩的坏孩子。
常茂渐渐长大,到了适婚的年龄,朱元璋也决定为他安排一桩婚事,既是为常茂的前途铺路,也是希望他能够从婚姻中获得一些教训。朱元璋将自己的亲王冯胜的女儿许配给常茂,冯胜虽有些不满,但为了常遇春的份上,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冯胜心中虽然对常茂并无好感,但也隐隐寄希望于常茂能够继承父亲的英勇和智慧,成为一个不辱家名的人。
常茂的背景实在强大:父亲常遇春是开国大将,母亲蓝氏权势显赫,姐姐则是太子朱标的妻子,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为宠爱的儿子。常茂所拥有的权势和资源,让他有着令人艳羡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似乎一直没有完全放弃他,尽管常茂屡次犯错,朱元璋始终在为他提供机会,试图让他有所改变,甚至给予他一些机会去建功立业。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公元1387年,朱元璋为了让常茂有所作为,将他任命为副将,派遣常茂随岳父冯胜一起征战纳哈出,计划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收益。朱元璋显然希望常茂在这次征战中能有所成长,然而,常茂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误以为自己可以依靠父亲的荣耀,在战场上大展身手。
战斗期间,冯胜主张审慎行事,希望通过谈判和降服的方式减少战争损失,而常茂却坚持认为应该直接发动攻击,彻底消灭敌人。冯胜拒绝了常茂的提议,认为这样做会引发更大的反抗和损失。然而,常茂不仅不听劝告,还公然与冯胜作对,导致战斗进展缓慢,错失了快速解决战斗的最佳时机。
更糟糕的是,在一次宴会上,纳哈出首领误洒酒液,常茂误以为对方有不轨之举,立即下令将其捕获,甚至追赶至马背上,将其砍伤。此举激怒了冯胜,他与常茂展开了激烈的争执,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彻底破裂。冯胜将常茂的所作所为上报给朱元璋,而常茂也不甘示弱,向朱元璋提出控诉。
朱元璋得知两人争执后,并未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对两人都进行了惩罚。冯胜被罢职,常茂则被贬至远离权力中心的龙州。然而,朱元璋并未彻底放弃常茂,他依然期望常茂能有所反思和悔改。然而,常茂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在龙州继续为非作歹。
常茂的行为逐渐激起了龙州百姓的愤怒,最终,百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动了谋反。此事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决定派人前往查明真相。常茂为了逃避追责,散布了自己死讯的谣言,而这一切也为他赢得了逃亡的时间。最终,常茂的下落成了一个谜,史书中仅提到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去世,但关于他是否真的去世,依然没有确凿证据。
常遇春一生英勇,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却被自己的儿子常茂所拖累,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