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资治通鉴》:宋神宗赐名,之初私人编写,后变为国家指令性编纂
创始人
2025-09-14 22:04:17
0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主导编写的一部重大史学作品,涵盖294卷、文字量超过三百万字,享有极高的声誉。这本著作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编年体史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的编年内容起始于公元前403年,亦即周威烈王的二十三年,此时正值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转折点。其结束时间则是在公元959年,也就是五代时期后的周显德六年,整整跨越了1362年的历史长河。

司马光关于编写通史的构思,最初是在北宋仁宗末年萌芽,并于公元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开始付诸实践。同年,他首次向宋英宗呈交了一部五卷本的大事年表,名为《历年图》,这一作品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随后,司马光基于《历年图》,积极寻求各类历史资料,并按照时间线的顺序进行编撰他心目中的史书。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他完成了八卷本的《通治》,涵盖了从周威烈王时期到秦二世的历史事件,并立即呈上给宋英宗。在经过宋英宗的查阅后,虽然认为此书优秀,但他觉得该书的内容尚需扩充和完善。于是,考虑到这一庞大使命的复杂性,宋英宗下令设立专门机构,增加编修人员,与司马光共同继续编纂《通志》。

由此,这项本是个人的修史活动,迅速转变为一项国家级别的指令性任务。在国家政策、人力和物力的积极支持下,司马光与他挑选的同事们齐心协力,认真地编撰《通志》一书。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10月,司马光把按照宋英宗的指示续写的《通志》部分稿件,提交给新登基的宋神宗。这位年轻的皇帝在审阅后表示赞赏,但指出书中多是关于君臣间“善足为法,恶足为戒”的事迹,内容显得略为偏狭。他还认为《通志》这一名称不够深刻,要求司马光进一步丰富书籍内容,并将书名改为《资治通鉴》,意为对治道的参考和借鉴。此后不久,宋神宗还亲自为《资治通鉴》撰写了序言。

在宋神宗的指示和推动下,司马光与其助手们倍加努力,力求将《资治通鉴》打磨得更加精致。参与这一雄伟编撰过程的主要人物有专注于史学研究的刘攽、对史实精通的刘恕,以及擅长唐史的范祖禹。刘攽担任司马光的副手,负责整体工作安排。

刘攽在汉代史方面颇具研究深度;刘恕则对三国至隋代乃至五代史实有所了解;而范祖禹对于唐代的历史较为精通。考虑到每个人的专长,司马光合理安排他们各自负责不同部分的历史编撰工作。每一部分草稿完成后,司马光作为总负责人,逐一校对,确认无误后才会定稿。

根据最后的书稿,负责“汉纪”的刘攽共有六十卷,相对工作量较小;但负责“魏纪”到“隋纪”及各个“五代纪”的刘恕,则承担了一百三十五卷的内容,工作量可谓繁重。虽然范祖禹负责的“唐纪”只有八十一卷,看上去似乎比刘恕轻松许多,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首先,唐代相关的杂史文献非常多,筛选和整理资料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次,在刘恕于元封元年去世后,范祖禹接手了他未完成的“五代部分”的编写,工作难度再度上升。

在《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中,司马光及其团队不仅参考了《史记》到《新五代史》共十九种正史,还查阅了包括杂史、笔记、奏议和文集在内的两百二十二种资料。大量的资料让选用过程充满挑战,且时常出现矛盾。为此,司马光在创立编纂机构的初期就与团队成员们共同商讨,明确了编纂的“凡例”。随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根据年月日整理、收集相关材料,形成初步草稿。

当几种史料在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中出现分歧时,团队通过严格考证,选择可信的资料,而舍弃那些不够可靠的。在这一过程中,《资治通鉴》的副本《资治通鉴考异》也应运而生。

当所有部分的草稿完成后,司马光亲自对整体进行审阅,不必要的内容被删减,文字进行了加工和润色。例如,范祖禹负责的“唐纪”草稿初有六百卷,但经过司马光的审定后,最终定为八十一卷。这一情况充分反映出编纂人员的辛勤努力与司马光的细致审阅,至今仍流传着《资治通鉴》“草稿能装满两屋”的说法。司马光本人也曾对朝廷表示,“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直到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12月,《资治通鉴》终于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辛努力后完成,时间从司马光的初步行动算起。次年(公元1085年,即元丰八年)10月,朝廷下令重新审校此书。参与此次校对的,除了司马光、范祖禹和曾参与文字检阅的司马康,还有刘安世、黄庭坚、孔武仲、张舜民等著名文人。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1月,《资治通鉴》的定本被送到浙江杭州进行雕版印刷。此时,司马光由于病重去世已逾一个月。遗憾的是,他没能亲眼看到自己辛苦创作的成果终于付诸印刷,也没能聆听世人对其的赞誉。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编年史中一部内容丰富、质量优良的伟大著作,深远地影响着后世。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曾多次研读此书,累积达到十七遍之多,并曾赞誉道:“《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他鼓励大家批判性地读这部书,以便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资治通鉴索引》、《通鉴新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军F-35现身波多黎各 打击... 当地时间9月13日,5架美军F-35隐形战机在波多黎各前罗斯福路兹军事基地降落,此前美国总统已下令向...
刚刚,部属高校换帅!新任书记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决定:宋迎东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殷敬伟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多米尼加驻华大使:期待借服贸会...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王高飞 赵丽 林勐男) 近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的2...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率团访问阿联... 编辑 | 余晖 据《湖南日报》消息,9月9日至1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率湖南省代表团访问阿联酋,...
预制菜引热议,人民日报发声 人民日报客户端9月14日刊发《人民微评:预制菜讨论,在交锋中抵达共识》。 以下为全文: 连日来,预制...
原创 孙... 1916年,上海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府邸内。 三名男子面朝北方,双膝跪地,手持长香,齐声朗诵着:“不...
原创 孙... 自古以来,选择一个国家的都城不仅仅是政治决策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孙中山在...
原创 此... 宁死不屈的忠诚与英雄 —— 陆秀夫的悲壮故事 “宁死不屈”,这是一个历经千年依旧让人动容的成语,背...
原创 汤... 当然,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和原意基本不变,并且适当增加细节和描写: --- 人们常说“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