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随着湖南省实现和平解放,长沙地区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所属的第197、第232和第307师分别在浏阳县进行整编,分别改组为第1、第2和第3师,形成了第1军。到了同年11月,第1军正式并入了第四野战军和华中军区的建制,并在此基础上改编为52军。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就是52军的第一任军长王劲修。王劲修的革命经历颇为独特,他最初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并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在渡江战役后,他参与了湖南的和平解放过程,他的部队也随之加入了人民军队。那么,王劲修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呢?
王劲修生于1900年,家乡位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聪慧过人,王劲修在长沙的讲武堂深造,凭借出众的才智和努力,他赢得了程潜的青睐。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王劲修被选拔进入了黄埔军校一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随后,王劲修跟随部队参与了北伐战争,亲历了大革命的风潮。北伐胜利后,王劲修被编入了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9旅第17团,并担任了上校团长一职。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培养的学员多为蒋介石的亲信,而作为黄埔一期的王劲修无疑也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这使得王劲修在军中的晋升异常迅速。1929年,他升任副旅长,紧接着在1930年成为副师长。
进入1931年,王劲修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0师,担任少将副师长兼下属第30旅旅长。此后不久,他的部队被调往鄂豫皖根据地,参与了第四次“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战斗。尽管王劲修所在部队在战斗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幸运的是他侥幸生还。
1934年,王劲修被调任福建闽江警备司令部司令,并继续与红军进行斗争。在福建期间,他的部队与红七军团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但最终仍旧未能取得胜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王劲修的战绩并不突出,但蒋介石对他一直十分器重。1935年,王劲修进入了陆军大学进行深造,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劲修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副军长,并亲自带领部队参与了忻口战役,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与日军展开了顽强的对抗。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劲修先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97军副军长以及湘鄂赣边区总指挥部指挥等职务,并带领部队参与了长沙会战。然而,随着抗战胜利,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军队整编,97军被裁撤,这使得王劲修未能获得新的职务,之后他进入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担任了高级参谋职务。
之后,王劲修的生活主要在南京度过。1948年,程潜—湖南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提拔了他,任命王劲修为湖南省保安副司令,负责守卫湖南。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战局对其越来越不利。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程潜等人开始策划湖南的和平解放,而王劲修作为程潜的亲信也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王劲修所领导的部队被改编为52军,隶属于第四野战军建制。王劲修也被任命为52军的第一任军长。1950年,王劲修带领部队进入广西。在一次整军会议上,他提出了“部队整训要重视学习《孙子兵法》”等一系列主张,然而这一观点遭到了错误的批判。会议结束后不久,王劲修在1950年5月30日选择了举枪自杀,年仅50岁。王劲修的自杀事件震惊了军界和社会,直到30年后,相关部门才为他恢复了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