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有24位被称为名将,其中蜀汉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和姜维,江东的孙策、太史慈、甘宁、周泰,以及曹魏的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徐晃、庞德、张绣、邓艾、典韦、许褚等人,他们都是各自势力的顶级战将。也有一些虽然勇猛却头脑简单的将领,他们因为缺乏谋略而未能取得更大成就。这些“勇无谋”的将领有五位,分别是吕布、颜良、文丑、典韦和许褚。
一、吕布
吕布是三国时期公认的最勇猛的将领之一,尤其以虎牢关之战中与刘备、关羽、张飞联手未能击败他而著名。吕布的勇猛无人能及,但他缺乏远见和智谋。吕布最初是丁原的义子,在遭遇董卓后,董卓用赤兔马等小恩小惠引诱吕布投降。吕布最终杀掉了养父丁原,转投董卓麾下,但随后为了一个女人貂蝉,他又将董卓杀害。吕布亲手斩断了自己的靠山,最终被郭祀和李榷反击,失败后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接着,他几次投靠袁绍和其他诸侯,但每次都因其不可信任的历史而遭到排斥。在陈宫的帮助下,他暂时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但最终因为一时的懒惰和不听劝告,在下邳被曹操水淹,最终被俘。吕布的愚蠢并不止于此,在被捕后,他甚至请求曾被他伤害过的刘备为自己求情,最终被曹操下令处决。
二、颜良
颜良是袁绍手下的一员猛将,以勇力和血性著称。官渡之战爆发前,颜良被袁绍派遣去攻击曹军。虽然他三次击败曹军将领,但却没有战略眼光,完全依赖个人武力。在他与关羽的对决中,颜良虽然身手了得,却未能做好防备,结果被关羽一刀斩杀,死于自己的愚蠢。颜良的勇武虽然让曹军战将都心生畏惧,但缺乏足够的谋略让他成为了“易于制敌”的目标。
三、文丑
文丑与颜良齐名,也是袁绍麾下的勇猛将领。曹操的谋士荀彧曾评价过颜良和文丑,说他们只有“勇而无谋”,容易对付。颜良死后,文丑愤而接替他,继续与曹军对抗。在战斗中,文丑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甚至与赵云打得不分胜负。但当关羽出现时,文丑反而忘记了为颜良复仇的誓言,选择了逃跑。关羽凭借赤兔马迅速追上他,最终斩杀了文丑。这一行为再次证明,文丑的勇气虽然足够,但缺乏决断力和战略思维。
四、典韦
典韦是曹操麾下忠诚且勇猛的将领,他在濮阳之战中表现尤为突出,奋勇杀敌,保护曹操脱险。然而,典韦虽然勇猛,却并不具备足够的智谋。在战场上,他有时过于依赖蛮力,例如在濮阳之战中闭上双眼去与敌人对抗,最终险些丧命。后来在宛城之战中,典韦选择与张绣大军死战,最终被敌军击败而死。典韦应当像张飞那样在混乱中寻找机会撤退,但他却选择了直接与敌人作战,最终不敌众人,壮烈牺牲。
五、许褚
许褚是曹操的亲卫,尽管以勇猛著称,但缺乏战略眼光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潼关之战时,许褚的存在让敌人马超无法轻举妄动,然而许褚在带兵作战时,屡次遭遇张飞、赵云等人的挑战,并未能取得重要的胜利。在与曹操同僚夏侯惇的关系上,许褚因直率过头而得罪了这位高层人物,导致在曹魏宗亲功勋评选中被忽略。他的缺乏变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使得他在曹魏的地位难以提升。
这些勇猛却缺乏谋略的将领,虽然在战场上勇气十足,却因为战略眼光和判断力的缺失,无法成为真正的战术大师,最终未能在历史上留下更深刻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