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前,突然询问一直照顾自己的武则天:“我死后,你打算怎么办?”武则天巧妙地用八个字答道:“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这八个字,既显示了她的智慧,也为她日后的命运铺平了道路。
李世民的提问并非出于对武则天的私人情感,而是和唐朝的未来密切相关。武则天身世显赫,父亲武士彟是一位富甲一方的木材商人。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武士彟曾大力资助,帮助李渊积聚了不少兵力和财力。李渊成功称帝后,封武士彟为“太原元谋功臣”,并赐他义原郡开国公的封号,以报答他的支持。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建立了大唐,而李世民则是第二任帝王。武士彟的女儿武曌,天生丽质,仪态优雅,令李世民深感吸引。于是,他将她召入宫中,封为嫔妃。然而,武则天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那时,有一则预言在民间流传:“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让李世民心生恐惧,他担心唐朝最终会因为这个预言而覆灭,因此,开始了对所有与“武”字相关的人的清除行动。李世民甚至一度打算将所有武姓人士都除掉,包括那些名字里带有“武”字的大臣。他还不放过一位并非武姓的左武候中郎将李君羡,因其职务与“武”字有关系,最终被冤杀。
武则天入宫后,表现出极强的智慧和坚韧的性格。李世民的马“狮子骢”一度难以驯服,武则天提出用三样工具——铁鞭、铁棍和匕首——来制服它,这一做法深刻反映了她的果断和狠厉。李世民逐渐认识到,武则天不仅有雄心壮志,而且也有不择手段的决心。
在李世民生命的最后时光,武则天一直在他身边悉心照料。然而,李世民依然心生戒备,于是他试探性地问武则天:“我死后,你打算怎么办?”武则天冷静回应:“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她表示愿意出家成为尼姑,这样一来,她对李唐王朝的威胁将不复存在。李世民听后心生释然,不再为她担忧。
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遵循诺言,剃发为尼,前往长安的感业寺出家。然而,李世民没有预料到,李治会在不久后接纳武则天,甚至将她迎回宫中。李治在照顾李世民期间,与武则天产生了感情。李治与武则天的缘分再度复燃,当李治在感业寺上香时,两人再度碰面,旧情复燃。此时,王皇后为了排除竞争对手萧淑妃的威胁,建议李治将武则天接回宫中。这样,武则天很快成为了李治的宠妃。
武则天入宫后,不久便联合王皇后一同打击萧淑妃。然而,武则天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妃子,她的野心早已指向皇后之位。王皇后以为武则天是自己的盟友,因此毫不提防。但一天,王皇后前去探望武则天,却发现她不在宫中,于是逗留片刻玩耍武则天的女儿。当王皇后离开后,武则天心生歹意,狠心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并将罪名嫁祸给王皇后,最终导致王皇后被废除,武则天成功接替了她的位置,成为了皇后。
李治在位期间,政治局势复杂,朝中元老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屡屡对他进行制约。李治心生依赖,开始扶持武则天,希望借助她的力量削弱这些元老。武则天果然没有让李治失望,她成功帮助他摆脱了这些政治障碍。当李治因病无法亲自处理政务时,武则天开始代为管理朝政,两人共同执掌大权,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二圣之治”。
然而,当李治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显继位。李显虽然成为了皇帝,但武则天依然不肯交出实权,继续临朝称制。李显对此十分不满,开始扶持自己的母后韦皇后的家族势力,试图借助他们的力量对抗武则天。武则天对此大为震怒,最终废除李显,立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李旦为帝。李旦性格软弱,始终顺从母亲的意愿。
尽管如此,武则天的野心并未满足。690年,她终于逼迫李旦让位给她,亲自称帝,建立了“武周”。这一事件,意味着李世民时期的“女主武王”预言最终成真,历史的洪流将女性登上了皇位。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武则天能够成为皇帝,实属罕见。她深知权力的重要,因此她重用了许多酷吏,如索元礼、来俊臣等,借助他们的手段压制反对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健康逐渐衰退。最终,忠于李唐的张柬之等大臣发动政变,迫使她退位,将皇位还给李唐,恢复了李显的统治。
705年,武则天去世。李显以皇后之礼为母亲举行葬礼,并为她立下了无字碑,寓意后人自评。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野心、智慧与无尽的争斗,她的统治虽然短暂,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