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山西省昔阳的大寨村瞬间成为全国各地瞩目的焦点。作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凭借着对党的忠诚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迅速成名。在这之后,陈永贵得到了许多重用机会,相继被选为“九大”、“十大”代表,并最终在1975年担任副总理一职。
自从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之后,许多全国各地的单位纷纷前往大寨村考察学习。这一潮流使得大寨村涌现出被称为“四大名人”的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以及宋立英,今天我们重点要讲述的正是这四大名人之一——宋立英。
宋立英出生于1930年,她的父亲是从山东逃荒来到山西的人。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宋立英的童年生活十分拮据,家中的日子常常是“上顿没有下顿”,全家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为了减轻家庭的压力,十岁时的宋立英便在当地富人家中做起了丫鬟,虽然辛苦但至少能补贴家用。在此期间,她也结识了她未来的丈夫。
宋立英的丈夫贾进才同样是大寨村的“四大名人”之一。他出身于贫穷家庭,家境比宋立英家更艰难,年幼时便失去了父母,之后只得在地主家做长工。与宋立英相比,贾进才年长二十多岁,他的婚事是由他的叔叔为他们张罗的。为了能够迎娶宋立英,贾进才用一石玉茭和一斗大米作为彩礼,这一细节无不显示出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昔阳开展了土改运动,这项政策给宋立英的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开始逐渐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她成为了大寨村的第一位女党员,入党时间是在1947年。刚入党时,宋立英对党员这一身份并不十分了解,但当她了解到党是为穷人谋求福利的组织后,便坚定不移地决定加入。在第一次组织会议上,她意外发现自己的丈夫贾进才也同样是党员,这让他们心中倍感亲切。
入党后,宋立英在推动大寨村妇女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了村妇联主任。在随后的日子里,她长期扎根于大寨村,曾兼任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值得强调的是,宋立英的丈夫贾进才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来他主动让贤,把书记之位让给了陈永贵,而他自己则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积极配合陈永贵进行土地改革。因此,贾进才一直被视作陈永贵的重要支持者。
随着大寨村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宋立英的事迹被传播到前来考察的各地访客中。她与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共同被称作大寨村的“四大名人”。宋立英始终与陈永贵并肩作战,携手推动大寨村的持续发展。客观来看,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例如,1952年,大寨村的粮食亩产量仅为237斤,而到1962年时,这一数据已猛增至774斤,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
宋立英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奉献给了大寨村,扎根于此,从一个17岁的小姑娘奋斗到六十多岁退休。即便在退休后,她依然留在大寨村,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如今,92岁的宋立英依旧身体健康,精神矍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