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部队不得不离开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尽管如此,并非所有的红军都参与了这次伟大的长征。一部分红军选择留守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支援主力部队的行动。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这样一位坚守的英雄——阮英平。阮英平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坚守闽东根据地,持续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他不仅有效地策应了主力部队的长征,还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在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那么,阮英平的一生又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呢?
阮英平,1913年出生于福建福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他在仅仅读了两年私塾后便因家里经济困难辍学。稍微长大后,阮英平开始到一家饼店当学徒,接着又进入了茶行,成为一名茶工。正是在这段茶工的经历中,他结识了共产党员陈洪妹,在陈洪妹的帮助下,阮英平逐渐接触并认同了革命思想,最终在1932年,阮英平怀着激动与憧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阮英平积极参与了宁德一带的革命工作,投身于闽东根据地的建设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屡次带领民兵组织攻打反动民团,并取得了许多出其不意的胜利。阮英平的勇敢和智慧,为闽东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4年10月,随着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阮英平与叶飞等人共同选择留守闽东根据地,继续展开顽强的游击战争,直至1937年。
在闽东根据地的坚守期间,闽东特委恢复了组织,叶飞担任书记,阮英平则被任命为组织部部长。1935年年底,闽东特委决定组建闽东军分区,阮英平被任命为军分区司令员,负责全区的军事工作。作为司令员,阮英平不仅密切联系群众,动员大量有志青年参军,还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敌人进行周旋。通过一系列战斗,他带领工农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给敌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基于两党合作的基础,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伍进行了改编,成立了新四军。阮英平所在的部队成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阮英平被任命为副团长。此后,阮英平辗转于苏北、上海等地,为苏浙军区的建设与抗日战斗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与日军的数次胜利,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阮英平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的政委,成为华东野战军的高级干部。在此期间,他率领部队参与了苏中战役,成功将苏浙地区的解放区连成一片,极大地促进了华东地区的解放。1947年,阮英平被派回闽东,重新建设闽东地委,并担任书记一职,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幻,在阮英平回到闽东后,他不得不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因叛徒出卖,阮英平被敌人包围。但凭借坚定的意志,他成功突围。突围后,他与警卫员一同向福州进发,准备向省委汇报。但在途中,他与警卫员被敌人冲散,阮英平最终孤身一人抵达宁德泽中大窝村的范起洪家暂避。然而,就在范起洪家暂时藏身期间,村中的一名地痞得知阮英平身上携带着黄金,心生歹意,计划加害阮英平。2月3日,范起洪等三人以要送阮英平前往福州为名,经过宁德县狮峰村时,趁阮英平不备,残忍地将他杀害。
阮英平遇害后,他的战友叶飞多次要求彻查此案,直到1952年,在镇反期间,经过村民举报,范起洪等人的罪行终于暴露,阮英平的遇害案件才得以水落石出。同时,阮英平的儿子阮朝阳也被叶飞收养。阮朝阳于1947年出生,阮英平被害后,他被送到叶飞家中抚养。长大后,阮朝阳参军入伍,并在军中担任了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等职务,最终成为我军的一位少将。
阮英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牺牲,从年轻时的革命觉醒,到在闽东根据地的坚守,再到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直至最终英勇殉国。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