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上的少有的强盛王朝,其疆域极盛时期远至波斯,是唯一一个成功将手伸到遥远的阿拉伯地区的中原王朝。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有一个非常有野心也非常有能力的儿子,他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靠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夺得了皇位,不过相比于他执政时期在民生以及政治上的丰功伟业,这种大逆不道的问题也已经不是问题了。李世民的执政时期,年号贞观,由于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兵甲齐备,国家实力年年上升,大唐的国际地位也连年攀升。正是一个风虎云龙、万国来朝的强盛时期。所以,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之为:“贞观之治”。李世民手下的宰相魏征为贞观之治的促成起了不少作用。然而魏征死了三天之后,李世民却让人把他坟刨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魏征劝谏太过直接,李世民受不了吗?毕竟是真命天子,不在一人之下,却是在万人之上的。然而却被魏征天天当个小学生一样耳提面命的教训。不过这个可能有点小。
魏征可以说是大唐盛世中,为数不多的清正好官。民间传说,他在死后,因为刚正不阿被天庭认命为了地府的判官。这比较类似于之后的包拯包青天,白天审人晚上判鬼。只不过魏征是死后成为的判官。西游记也写到,魏征曾经在李世民梦中斩黄龙为其续命。可见其民间声望也不低。
他为什么为数不多呢?因为只有他敢直面皇帝,直言劝谏。李世民有什么做的不好,他指着李世民鼻子骂,口水都能喷到李世民的脸上。在魏征生前,几乎天天上朝都是这么对李世民,李世民如果受不了那早就受不了,活着就把人千刀万剐了没必要等魏征人都死了再去刨坟啊。
有人可能觉得李世民不在魏征生前杀魏征是因为他在意名声。但是,李世民要是能在意名声,他就不能作出杀自己亲哥哥,逼自己亲爹退位自己去做皇帝的玄武门事变了。这种大逆不道难道不是对名声最大的影响吗?可是你们看人家在乎吗?不在乎。毕竟他的伟绩足以抵挡一切流言蜚语。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刨魏征的坟墓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当时魏征上朝劝谏李世民的时候,都是提前写好劝谏文章的。所以有人说,就是李世民曾听闻魏征曾经把劝谏自己的文章,拿给当时在宫廷中记录历史的史官褚遂良去看。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是这褚遂良是负责记录历史的啊。
再加上李世民老年的时候已经不再像他年轻那样英明神武、气度宽宏,有些多疑,他就怀疑魏征之所以那样死命劝谏自己并非自己所想那样为国为民,可能是故意如此,然后为了让史官记录下来这件事,图一个所谓:“青史留名”。
这要是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或许也不能这样想,因为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天天去跟皇帝劝谏就为图一个清正的名声记录下来然后流芳百世呢?毕竟这个风险太大。
然而李世民可能觉得魏征吃定了他是个明君不会轻易大动肝火,所以就放心的劝谏,能留下一个好名声,也能让君王觉得自己不畏强权,只为天下苍生。实际上这个猜测有些夸张了,怎奈魏征已死,也没法辩驳什么。
越想越气的李世民就刨了魏征的坟墓,当然,后来又加以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