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蜀汉的灭亡,很多人会将其归结为“缺乏人才”,因为蜀汉在末期确实面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然而,这样的看法未免有些片面。实际上,在刘备临终之前,他曾留下三位颇为出色的猛将,凭借这三人的能力,蜀汉完全有可能避免灭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亲手造成了这三位猛将的死,最终让蜀汉在他主政下陷入了困境。
很多人提到蜀汉缺乏人才时,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蜀汉的总人口至少上百万,这么多的人口,怎么可能没有一些能出类拔萃的将领?实际上,刘备在临终时就留下了三名猛将,若其中任何一位能够得到合理使用,蜀汉也许就能改变命运。遗憾的是,这三位猛将中,竟然有两位最终葬送在了诸葛亮的手中。
一、李严
李严原是刘璋的部下,当刘备攻占益州时,李严投靠了刘备。李严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在黄忠与他交手时,他展现出了不凡的武力。记得当时黄忠奉命与李严决战,二人在数十回合的较量中没有分出胜负,这一结果令人惊讶。虽然黄忠年事已高,但他的武艺和箭术都堪称顶尖。尤其是在长沙城之战中,黄忠不仅与关羽的单挑打成平手,还凭借箭术压制了关羽,之后在对抗敌军时,他数次救了魏延的性命,足见黄忠的战斗力之强。
李严能与黄忠平分秋色,已显示出其不凡的武艺。接下来的诸葛亮的言论更是揭示了李严的强大:
“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
这意味着,黄忠根本无法在正面击败李严,想要取胜,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计谋。由此可见,李严的武艺已经足以与黄忠相媲美,甚至不容小觑。
令人惋惜的是,李严在蜀汉的地位虽然极高,甚至曾被刘备任命为托孤大臣,但由于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李严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诸葛亮始终没有提拔李严,最终他被打压得无力回天,直至去世。在蜀汉的历史上,李严的死与诸葛亮有着深刻的关联。如果李严能够活得更久,蜀汉后期的人才短缺局面可能就不会发生。
二、魏延
魏延,刘备亲自提拔的猛将,深得刘备信任。魏延的能力在蜀汉当时堪称顶尖,然而,悲剧的是,魏延最终因自己的勇敢与直率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诸葛亮早已对魏延不满,认为他性格刚烈,脾气不合,两人长期的矛盾积累最终导致了魏延的死。
尤其在诸葛亮去世后的魏延起兵夺权一事,成了引发魏延死亡的导火索。虽然魏延的行为符合常理——一位强将欲图更多的权力——但这却被视作叛乱,令刘禅感到无奈。令人意外的是,在李严与马岱合力杀掉魏延之后,他们不仅没有得到更高的奖励,反而被削权,最终李严自尽,马岱被冷藏,这一处理方式引发了不少人的疑问。
事实上,魏延的死,背后最大推手正是诸葛亮。从最初对魏延的不满,到魏延撺掇同僚反对诸葛亮的举动,诸葛亮最终决定彻底除掉魏延。他通过巧妙的火烧上方谷之计,成功地将魏延引入致命的困境,最后马岱完成了斩杀魏延的任务。魏延的死亡是蜀汉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试想如果魏延能够活着,他的才能足以为蜀汉带来巨大的战斗力,蜀汉的灭亡也许会有所不同。
三、赵云
赵云,刘备临终时交托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蜀汉三大猛将之一。刘备在世时,除了大政事宜,他最为挂念的便是儿子刘禅的安全。因此,他在临终前特别叮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不仅仅是对赵云个人能力的信任,也是对赵云忠诚的深深依赖。
赵云的武艺与忠诚,使他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在蜀汉的危机时刻,赵云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长坂坡一战中的英勇表现,还是保护刘禅的使命,赵云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无可匹敌的战斗力。遗憾的是,赵云最终还是未能活到蜀汉灭亡的时刻,在诸葛亮北伐之后,他自然寿终正寝。赵云的死亡与诸葛亮的政策无关,但如果赵云能再多活几年,蜀汉的命运可能就会发生改变。
结语
刘备临终时留下了李严、魏延和赵云三位猛将,本可以保卫蜀汉免于灭亡。然而,李严和魏延最终死于诸葛亮之手,只有赵云寿终正寝,这一历史遗憾无法改变。要是李严和魏延能够活着,凭借他们的能力,蜀汉的灭亡或许就不至于如此迅速。蜀汉的历史充满了悲剧,而其中,诸葛亮的决策无疑对蜀汉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参考《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资料)